海外华人家长与留守子女两相遥望:“爱”是关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海外华人家长与留守子女两相遥望:“爱”是关键
2009年10月26日 16: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西班牙欧浪网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到海外打工,势必会让国内留下大量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独自或与爷爷奶奶一起留在老家上学,很少与父母见面,少数留守儿童只有在父母回国探亲的时候与父母团聚,并且这一团聚的时间和次数是与其父母在国外的生活现状紧密相连的。虽然在外打工父母定期给留守孩子寄回生活费用,每次回家都给留守孩子购买大量礼物,但是对于大多数留守孩子来说,再多的零花钱、生活费和礼物也弥补不了他们对父母亲情的渴望,填充不了他们残缺不幸的情感世界。

  华侨国内留守孩子,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海外父母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失去了直接对话的契机,让交流仅仅停留在语音的时空隧道,彼此缺乏真诚的心灵沟通,即使是心的呼唤,有时候也会让积累起来的朝思暮想、魂牵梦绕在相互的期待视野中瞬间化为无语凝噎,何况在海外的华人并非每一个家庭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耐性等和国内留守子女去交流和沟通。况且在海外的大多数华人因文化水平、处在相对滞后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念体系的限制,并与异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相杂处后没有提高自身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具有现代科学的养育理念,从而表现为缺乏关注留守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尤其是缺乏兼顾子女学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权利保护意识,继而影响留守孩子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导致其人格发展的不健全。

  因此,这种状况造成了留守孩子与海外父母之间日常亲情互动的严重缺失,让彼此曾经的期待、愿望积淀为日常的心结,按照青少年对外界事物猎奇的心理,延伸到对海外父母生活环境的憧憬,甚至是幻想,以及看到的在海外长大的同龄华裔游归故里时的日常生活表现,最终会从较大程度上导致留守孩子的心理焦虑,变相移用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让留守孩子的心,两边都不着地。所以从此层面上来说,要保证华侨国内留守孩子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各种复杂的心理需要软着陆也就非常必要、重要,其中的关键还在于其父母。

  当前在西班牙有着十四万之多的华人社会来说,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国内留守儿童的愿望、满足他们的情感世界还不现实,但是海外父母关爱、关心留守儿童又不可缺少。如何真正关爱留守孩子?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父母,在于海外打工的父母必须多与留守孩子交流、团聚。

  俗话说得好,“自己养的自己疼”,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至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小孩子先天的本能决定了不能够离开父母,同时只有父母的教育才是最初的、最有保证的家庭启蒙教育。而如今众多在海外的华人客观的生活现实,又不能够一下子就把子女带到自己的身边,多数情况下把子女委托给国内年老的父母,但是大家都知道,老人教育孙子孙女,一般给予的最多的是就是宠爱,而不是像孩子的亲生父母一样那样严厉和苛刻,毕竟在海外的父母虽然说是身不由己,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牵挂着的,而且在不经意间耳闻目染,接受了异域社会中老外是如何培养小孩的一些枝令破碎的思维和方式,那么如果国内的老一辈采取的是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方法,必然会引起教育理念上的冲突,甚至是纷争。如此来说,国内的留守孩子,他们的成长关键还是要靠在海外的父母双亲。

  所以,在笔者看来,海外的华人对于国内的留守孩子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打工父母一个星期与留守国内老家的孩子至少通上一两次电话,除了了解孩子学业之外,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生活。二是在外打工父母根据自身条件尽可能每隔一年半载都回老家一趟与孩子团聚,让孩子享受家庭的温暖,也让自己享受天伦之乐,这一点在目前交通便利和发达的今天其实也很方便,只是回家与孩子团聚的成本比较高,但这是对孩子健康成本必须支付的。三是在海外打工的父母,寒暑假期间最好能够回家看看,一方面让孩子和自己生活一起,方便自己多关心孩子,弥补缺失的父母亲情,让孩子切身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四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父母,尽量把孩子申请到国外,带在身边上学,主要是能让孩子时刻享受父爱和母爱,避免成为渴望父母亲情的留守儿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只有父母可以做,也只有父母才可以做到,而这些也正是为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

  “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得好,也很实在,尤其是留守子女与海外家人两相遥望,父母的爱才是最深沉的,也最是关键的。(清浪)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