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贡献大遭市府冷落 加二埠早期华人生活悲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经济贡献大遭市府冷落 加二埠早期华人生活悲惨
2010年05月06日 15: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6日电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对加拿大二埠(现新西敏市)市政府近期将就早年歧视华人历史与华裔小区和解一事,加拿大历史学家沃尔夫(Jim Wolf)表示称赞,并认为华人对二埠早期的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另也有专家指出,二埠市政官员对华人居民不予重视,在处理华人居民数据时,往往戴着有色眼镜。

  专门研究卑诗省二埠历史的加拿大历史学家沃尔夫日前接受《星岛日报》访问时,赞扬二埠市政府愿与华社和解的行动,更指这是非常重要以及具创意的做法。他说,虽然大家暂时可能不知市府和解的具体内容,以及结果将会怎样,但当局必须首重诚意,且要做正确的事。

  长期居住二埠的沃尔夫,曾经花逾20年研究当地历史和保存二埠的文化遗产。2008年,他与另一历史学家欧文(Patricia Owen)合着《二埠:透过回忆诉说》一书,讲述二埠华人小区自1858至1980年的历史,这书是二埠市议会最近同意与华社展开和解之前,市府职员撰写历史报告的其中一本重要参考书。该份3月22日公布的二埠市府报告中,也多次引用了该书内容。

  华工与经济发展互利共生

  回顾二埠史,沃尔夫形容华工与二埠早期经济发展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并指出,如果没有华人的参与和贡献,二埠当年的三文鱼罐头厂、伐木业以及其它工业就不可能生存。当年由中国以合约形式前来加拿大打工的华人,须以工作养活自己及在华家人;同样,如没有这些华裔廉价劳工参与,当年二埠的工业相信不可能生存,而二埠当年也不可能成为卑诗工业中心。

  他还指出,倚靠着华工的这股廉价劳动力,不少白人商贾因此而富甲一方;同样,不少脱离合约成为自由身的华人,也能成功转型为独立工人,或者经营像洗衣店的小生意。换言之,他们的努力,对他们的家庭以及二埠的历史,都是十分重要的。

  沃尔夫表示,二埠华埠与维多利亚市华埠,是卑诗两个最早建立的华埠,曾经通过加里埔商道(Cariboo Wagon Rd.),北接淘金镇巴克围,成南北互补犄角之势。在1886年,二埠华埠人口约1,000人;1905年至1920年代,增至约10,000人,后因当局推行《排华法案》,华人渐少。

  沃尔夫解释华埠最后在二埠消失原因,一方面是种族主义者不断鼓吹拆毁华埠的房屋及建筑,欲把二埠变为白人小区;另一方面也是部分华裔商人觉得华埠环境欠佳,好像赌坊及妓寨林立,而逐步举家迁离所致。

  市府名册只有地址而无姓名 早年华裔居民遭市府冷落

  根据档案资料显示,一位历史学者海恩斯沃思2004年在卑诗二埠一建筑工地考古所得,他从一些历史文物推断,当年二埠有些市政官员似乎对市内华人居民的存在不予重视,而且在日常工作上处理华人居民的数据时,往往戴着有色眼镜。

  他从考古研究中证实,二埠曾经拥有卑诗省其中一个最古老的华埠。海恩斯沃恩说:“当年的(二埠)华埠非常繁盛,它比温哥华华埠的历史还要早。”不过,二埠的华埠大部分已被1898年的大火摧毁。市府官员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开始驱逐华人,希望把二埠变为一个白人移民的小区。

  在研究过程中,海恩斯沃思发现了一本1927年的二埠市内居民名册,册内详列区内居民的名字和地址。但令人不解的是,有多处地方只有地址而无居民姓名。

  他说:“地址没有附上姓名,只写着‘Chinese,Chinese,Chinese......’(华人、华人、华人……)。很明显当市政府的人员上门看到是中国人时,连查问姓名也觉得费时。”

  另一方面,海恩斯沃思又感叹道,二埠虽然是加拿大其中一座最古老的城市,但却没有考古政策,以致要研究华人史倍感困难。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