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中餐业出路何在? 经济危机提供调整良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西班牙中餐业出路何在? 经济危机提供调整良机
2009年07月15日 14: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15日电 据西班牙欧浪网报道,自2007年底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风波在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的同时,终于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大萧条冲击波首先波及的就是西班牙曾经欣欣向荣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于是在经济过热中形成的楼市泡沫在遭受重创后终于破灭,建筑工地停工,大批建筑工人失业。应了中国人那句“一业兴则百业兴,一业衰则百业衰”的那句老话,随即产生的波及效应马上在华人社会显现出来,各类华人经济形式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迷。

    从2008年开春一直持续到2009年夏天,西班牙的华人商家是在一片叫苦连天声中走过来的。中餐馆和制衣厂这两个华人在西“支柱产业”更是首当其冲。中餐馆过去的辉煌不再,曾经稳固的金字塔亦开始动摇……

  非民族化、老菜式、行业发展过剩…… 经济危机应为市场调整良药。

  经济危机波及到西班牙华人商界后,发生了一种颇令人回味的有趣现象。所有的商家在感叹生意每况愈下的同时,都不忘加上这样一句话:“自从经济不好(商家对经济危机一词的简化)后,生意就……”

  此话转达的信息应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这场经济危机的到来,华人中餐馆的生意也不会这样走背字。

  若真是这样,我们的中餐业主可实属“天大的不幸”。但事实绝非如此。

  经过近三十余年的发展后,华人中餐业普遍存在的经营非民族化、老菜式、同业无限膨胀的痼疾已经让其难以抵御哪怕是一点点的市场波动。只是这些潜在问题均被过去一种“虚拟”的繁荣景象所掩盖。而经济危机的到来,让行驶在商海中的华人中餐业的这艘旧船终于难以抵御风浪开始漏水,过去隐藏深处的行业痼疾开始浮出水面,让商家再也无法回避。

  早在经济危机开始前的2007年,西班牙华人中餐馆的困境因同业无限膨胀的外部因素就已经露出端倪。仅在马德里地区,中餐馆就发展到近2000家,僧多粥少,竞争一天比一天厉害。那时人们就开始纷纷感叹,生意不好做了。

  但即便是这样,新餐馆还是一家接着一家比赛似地开。好在当时的经济大环境还说得过去,经济危机没有光顾,人们的生意尚能维持下去,效益仍是比较可观。

  这种相对稳定的经营状况并不是我们的商家做得很到位,招法有多高,而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在西班牙华人中餐业中,那些遍布城乡、占绝大多数中餐馆的经营方式是一直是沿袭几十年的老套路,就是做“老外餐”。历史原因与商家自身因素所致,正宗中餐始终上不了席面,这种“老外餐”倒是蛮有市场。这样的经营方式导致两个恶果出现:一是低技术含量让中餐馆容易上马,易于操作,中餐馆越开越多,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二是让中餐馆难以抗拒市场变化,一但市场产生波动,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商家就会首先被殃及,犹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扫一大片。

  但在经济危机开始之前,市场相对平稳的大环境还是让商家得以生存。为了应付日益窘迫的经营状况,家族式的中餐馆在可能的条件下已经辞退了外来工人(自家人不用付工资),无奈中用延长营业时间,降低不能再低的价格来维持生意。加之这些数十年历史的老餐馆租赁合同均是永久性质,因此昔日低廉的房租在非常之时还是救了这些老餐馆一把。但如同治病一样,此举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中餐馆在根子上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当经济危机来临后,中餐馆的这些旧病就会复发,生意上的路自然会越走越窄。

  2006年后,西班牙华人中餐业一些精明的商家已经看出了市场危机将至的苗头,迅速将老餐馆转让后,转手做大型自助餐、WOK餐、亚洲餐(越南、日本、韩国、泰国)等开始遍地开花,一时生意火爆,许多人也认为找到了解救中餐馆的良药,纷纷跟进。可惜只是暂时缓冲,经营中的痼疾仍无法消除或是减小。因为市场空间还是那么大,同类商家越聚越多,市场的消化能力是既定的。于是,很多中餐馆经营这锅饭就做夹生了。

  进入2007年后,已经降临的经济危机让从事中餐业的华人商家有了紧迫感,在这种情况下,华人中餐馆开始向规模化趋势发展,各类豪华大型中餐馆出现在马德里等大城市,如马德里香格里拉大酒店、哥斯达酒店等。在这些豪华大型中餐馆中,经营面积都在数千平方米以上,菜式以民族特色为主、装修豪华气派、服务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客人,在华人餐饮业创出了声誉,也稳定了自身消费群体。但这些大型餐馆的出现犹如大鱼吃小鱼,将有限的市场份额再次瓜分,将市场空间进行压缩,更加剧了那些中小餐馆的生存难度。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中,小餐馆基本上是无力支撑,大餐馆的日子亦同样不好过。

  做“老外餐”没出路,不行;改革餐馆经营形式,市场空间有限,不行;扩大经营规模,走大而全的经营模式,就目前的市场环境看,也不行。

  已经饱和的餐饮市场环境直接制约了中餐馆的生存与发展。

  那么,中餐馆的出路在哪里?经济危机带给了我们华人中餐业怎样的启示?

  经济危机到来后,市场规律已经在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市场调节,结果就是优胜劣汰,那些不适应市场形势的中餐馆最终的命运就是死亡。过去那种做垃圾餐、不思进取、靠降低价格、延长营业时间这种只有中国人才有的经营方式注定经不起市场锤炼。

  而经济危机结束后,市场调整亦同步完成,市场空间将再次大大有利于中餐业发展。能够在这场市场磨砺中生存下来的中餐馆今后正确的经营之路就是走经营民族菜式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经过实践检验后的海外中餐业应该遵循的经营理念。

  前车之鉴,中餐业如若不痛下决心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假设若干年后再来一次这样的“危机”,当年那些“幸存”的中餐馆同样摆脱不了退出市场的命运。市场是无情的,但也是公平的。它会永远将微笑留给那些善于把握市场脉搏的人。

  2007年后到来的这场经济危机为我们的商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教育课,也提供了一个痛定思痛的契机,为下步华人中餐业市场整顿后的提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一鸣)

编辑:杨丽】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