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留守儿童”处境待关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华侨“留守儿童”处境待关注
2010年03月08日 15: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8日电 意大利《欧联通讯社》3月8日发表评论文章说,为保证华侨“留守儿童”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政府应为他们提供相关保障,建立关爱华侨子女的基地;学校、社区要为华侨“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进行一些心理辅导,着力推进特色教育、关爱教育,使华侨“留守儿童”在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孤独,走出没有父母在身边的阴影;家庭要发挥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功能,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开设网络视频场所,让孩子和父母多沟通,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评论原文如下:

  接连数日的全国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上,各界委员似乎就中国青少年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在他们的眼中,中国的“下一代”危机四伏。来自宁夏的全国政协委员安纯人把“下一代”的关注焦点放在了“农民工二代”身上。他表示,“农民工二代”与城市同龄人成长环境有很大差异,导致精神、心理、生活、行为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别,解决“农民工二代”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近一亿人的“农民工二代”时,是否也注视一下日益增多的华侨“留守儿童”群体?

  中国是世界移民大国,几千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以每年数万人的规模不断增加。这导致华侨“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作为特殊群体的华侨“留守儿童”,他们要比国内的“留守儿童”更缺乏安全感,甚至还缺乏归宿感。一直以来,旅外侨胞家庭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非常突出,也是急需学校、家庭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华侨“留守儿童”的出现,一部分是因为在海外打拼多年的父母,想让出生在国外的子女更多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毅然把孩子送回家乡,并寄养在自己的父母或亲戚家中,让他们在国内接受教育;一部分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才赴海外谋生,由于无暇照顾而选择将孩子留在国内;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未办妥有关手续,父母不能将孩子带出国。父母出国后对孩子的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留守儿童”与海外父母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失去了直接对话的契机,与父母的联系沟通上,仅仅停留在语音的时空隧道,彼此缺乏真诚的心灵沟通,他们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平常有什么事情也不能随时随地和父母沟通,久而久之,“留守儿童”就养了孤僻、狂躁的性格。

  华侨“留守儿童”主要监护方式有三种:隔代监护,亲戚代管,寄宿学校。其中隔代监护的情况最多,这些监护人往往过于宠爱小辈,既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敢对孩子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以“顺心”代替“爱心”,甚至听之任之,疏于管理,往往会造成华侨孩子娇气,缺乏上进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立、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在教育方面观念落后,方法陈旧。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与父母在国内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相比,华侨“留守儿童”有出国之路,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宽裕,他们的“钱”途比较光明。他们通过回国同龄华裔自身展示、描述和电视、电影以及录像了解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中较为清贫现状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威胁。

  在国内侨乡,长期存在 “重商”的思想,许多“留守儿童”家庭过早地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赴海外经商上,以“发财”代替“理想”。而这些留守儿童对国外的认识却十分模糊。尽管很多留守孩子即将出国,但是他们对自己要去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风土人情等一脸茫然。在他们脑海里,那里的花花世界并不属于自己,那里只是一个大工厂,他们只不过是去赚取欧元、美元而已。这直接导致了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偏差,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缺位,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可能成为“精神孤儿”,伴随着他们长大而带来的也是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而身在海外的父母由于缺乏关注留守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缺乏兼顾子女学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权利保护意识,继而影响留守子女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导致其人格发展的不健全。

  为保证华侨“留守儿童”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政府应为他们提供相关保障,建立关爱华侨子女的基地;学校、社区要为华侨“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进行一些心理辅导,着力推进特色教育、关爱教育,使华侨“留守儿童”在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孤独,走出没有父母在身边的阴影;家庭要发挥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功能,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开设网络视频场所,让孩子和父母多沟通,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当然,作为父母,也应该充分地关心自己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不要以赚钱为借口而推卸自己作为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懂得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尽可能的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给他们所需要的精神之爱。(金诚)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