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文教师奖出炉 创新教学法带动华文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新加坡华文教师奖出炉 创新教学法带动华文热
2009年05月26日 1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26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今年有13名中小学和初级学院教师从1000个推荐人选中脱颖而出,获得新加坡第十二届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

  这项由《联合早报》主办,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及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协办的活动,旨在肯定及奖励新加坡华文教师对中华语文与文化教育所作的贡献。获奖教师都能展示他们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华语文与文化的兴趣,并且通过创新的教学法或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评审团主席亚洲语文文化学部兼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陈照明说,本届的模范华文教师都很关心学生、有献身精神,他们采用的教学法也很不错,例如有几名教师就利用博客,让学生上载作文并互相鼓励,有助于学生学习华文。

  另外,在与教师面谈的过程中,他还发现,有些中学教师并不知道小学华文课程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也没有参照学生小学时候所达到的程度,因此他认为小学到中学的华文教育衔接有待加强。

  学生眼中的严师益友

  维林中学的华文教师詹达汪在很多学生眼中,是个严厉但又关心学生的教师。

  曾因纪律问题被詹达汪处罚的学生王连杰,也因詹老师的关怀改变了处事态度。他说:“詹老师改变了我,告诉我来学校的目的、做人的道理、教我控制脾气,也给了我很多机会。他会分享他的经历,他以前也跟我们一样调皮,但是长大后改善了,他知道我们在想什么。”

  有着35年教学经验的詹达汪,毕业后就投入教学,是维林中学的资深华文教师,也是教师训导组的成员。除了教华文,他也以维持学校纪律为重,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被欺负、为学生和教师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有多年训导经验的他说,对纪律有问题的学生,要多跟他们沟通,因此他在学生休息时间也会找一些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态度。

  身为母语部的资深华文教师,詹达汪和同事近年来也在学校开办高级华文和华文文学课程,希望给学生较多接触华文的机会,并提供他们多元的选择。

  对于年轻的教师,他鼓励:“要喜欢你的工作,遇到压力时,多跟同事谈,他们会帮助你解决;要做好备课工作,让学生感觉到他能够向你学习;关心学生,即使要责备学生时,语言不要太刻薄,否则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也不会尊重你。”

  超龄学生成为超级教师

  “我喜欢读书。读书是快乐的,它能够给你很多新知识。”

  这个原因促使原本只有小学教育程度的李宣漫,在25岁时上中学、30岁时上大学,跟一群比她小10岁的同学求学,并在执教鞭后仍孜孜不倦地进修。

  励仁高中教师李宣漫是今年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得主之一。

  她因为年幼丧父,小小年纪就得踏出社会谋生,曾当工厂女工、餐厅侍应生、加油站服务员等。对学习的热爱加上家人的鼓励,她在成年后回到中学继续求学。

  在马来西亚出生的李宣漫在完成了马国独中教育后,就到台湾师范大学求学,过后回到大马执教三年,再到新加坡当时的裕廊高中教华文,一直到裕廊高中和欧南高中合并为现在的励仁高中。

  在新加坡教书11年的李宣漫仍不断进修,五年前完成了部分时间硕士课程,目前还在进修辅导课程。

  李宣漫不仅关心主流学校的学生,三年前还开始到樟宜女子监狱和加基武吉监狱学校分别担任义务辅导员和A水准华文教师。

  她也把自己读书时的技巧,改良后传授给学生,以提高他们学习华文的效率。例如,她的一套“超右脑高速学习法”就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要学生画出代表这内容的图案,并讲解图案的意思,最后分发课文给学生,重听课文录音,同时朗诵课文,再由教师讲解课文的生词。

  李宣漫解释,人类的视觉记忆比文字记忆深刻,因此图片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记忆。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读”和“写”,忽略了“听”和“说”的部分,但是“听”能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而再请学生讲解他们的图案时,还能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力。

  另外,她还通过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连环绘图、报章等帮助学生学习华文。她教的班级有华文主修、华文副修和华文B课程,学生还包括了印度、菲律宾等外籍学生。

  在上中小学时讨厌华文的学生王裕隆(18岁)说,他来自讲英语家庭,很少使用华文,对华文没兴趣,并在中学三年级时决定放弃华文,转修华文B课程。不过,在李宣漫成为他的华文教师后,渐对华文感兴趣,因为这位老师会跟他们讲解一些华文字的来源和演变,也给学生练习会话的机会。现在他跟同学交谈时还会不经意地用华语。(王珏琪)

编辑:董方】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