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过新年体验中国“老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在日本过新年体验中国“老礼”
2010年01月06日 11:35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欢欢喜喜过大年”,这句话如今用在日本,说的不是欢度农历的春节,而是指公历的新年。其实,日本过去也像中国一样过农历春节,只不过到了明治五年(1872年),在明治维新的“全盘西化”过程中,日本开始采用公历,随即把“过年”的日期提前到了“元旦”。尽管过年的日期不一样了,但在日本“过新年”的许多习俗中,还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过年”的影子。

  第一,在日本,1月也叫“正月”。至于“正月”的由来,估计现在中国的许多年轻人也不知道,但日本每逢“过年”之前,小学、中学的老师都要给学生们讲这个典故的由来。说中国古代的秦王嬴政成为“始皇帝”以后,认为自己至高无上,因此自己名字中使用的“字”甚至“音”,民间都不能使用。因为秦始皇名叫“嬴政”,所以民间过年时候叫的“正(音同政)月”就要改音为“正(音同征)月”。这种基于中国皇家“避讳”制度而来的“正月”习俗也流传到了日本。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我儿子放学回家,用日语讲述这段历史故事的情景,不由得为日本的传统教育感慨一番。

  第二,家家户户要摆放装饰性的“门松”。据说这种习俗是800年前从中国传来的。我不敢说这种习俗在中国已经绝迹,但至少已非常罕见。“门松”基本上由松和竹两种植物组成,分别摆放在大门两侧。日本朋友告诉我,制作门松的松树必须是在12月13日从山上伐来的,这叫做“迎松”。开始的时候,“门松”都用松树来做,后来在“门松”中插一根竹子。据说这是因为竹子生命力强,四季常青,被人们用来寄托对长生不老的希望。

  第三,元旦早上在家里喝自制的“屠苏酒”。说到这里,人们都会想起中国宋代王安石诗中的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但这种风俗在中国好像很少见到了。说实话,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我在“过年”的时候,都没有喝过屠苏酒。今年我想在异国回味一下“舶来”的祖国传统文化。于是,我到一家“酒屋”去买“屠苏酒”,老板娘告诉我:“屠苏酒不是卖的,是需要自己做的。”她热情地送给我一包“屠苏散”,然后卖给我一瓶180毫升的“味啉”(一种用烧酒、糯米等调制的料酒),接着耐心地教给我配制“屠苏酒”的方法。老板娘特别强调:“喝了屠苏酒,可以保证家人一年平安幸福,这可是从你们中国传来的习俗呀!”我点头,觉得自己脸上有些发烧。

  此外,让小孩知道“压岁钱”有进有出。压岁钱这种习俗也是从中国传来的,只不过日文称为“年玉”。日本有孩子的家家户户,在年前都要准备好新钞票,长辈们在元旦早上接受了孩子的鞠躬“拜年”以后,就把“年玉”发出去。一位日本朋友这样说,过去在日本过年的时候,只有父亲可以给孩子发“年玉”,由此来确认和强化一种血缘关系。后来逐渐演变,出现了长辈给晚辈、亲属以及家庭以外的孩子“年玉”的现象。但日本人把给家庭以外孩子“年玉”的事情当作一种人际交往,许多家庭甚至让孩子在过年的时候记账,一方面记下自己过年的时候收到了多少“年玉”,另一方面记下父母送出去了多少“年玉”,让孩子从小知道“有进就有出”。这种教育,恐怕在中国非常少。(蒋丰)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