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被西化的中国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不肯被西化的中国胃
2010年03月26日 16:02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常常为在国外旅游的国人感到遗憾,千里迢迢到异地寻找异国情调、看风景、逛商店,唯独不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天天要被大巴拉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餐馆”,去吃些中不中西不西的中餐,实在枉到此一游。

  中国人接受一切外来事物都极为神速,高楼大厦栉比鳞次,国外的畅销书很快出中文版,甚至圣诞老人可以背着红双喜的袋子发礼物。唯独这中国胃,是死心塌地不肯西化。仔细寻思,要造化中国胃必须具备几个先决条件:其一是必旅居海外多年;其二是所在地必有多国美食,如只有炸鱼加薯条,这胃也万万不能同化;其三是美味中餐不可顿顿吃到。只有这些先决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方可领略各地美食二三。

  我常常为我的胃能兼容并蓄、百川入海而自豪。五湖四海的菜系、三教九流的餐馆可以全部拿来,先尝再说。再加上喜欢云游八方,可以直接接触各地美食,练就了我的胃能上能下、任意东西;泰国的干烧鱼、韩国的烧烤、地中海的色拉、阿拉伯的法图什、秘鲁的海鲜生拌、摩洛哥的Tagine、土耳其的披萨饼、墨西哥的卷饼……那可是喜欢的一串串、爱吃的一箩筐。而平时一日三餐中,除了偶尔做个炒菜,中餐似乎可有可无,一是怕麻烦,二是怕油烟。

  但出门在外,仍需偶尔吃中餐找回感觉。 刚开始时是几天需吃中餐一顿,后来可以延长到半个月,但在摩洛哥的一次经历却使我不得不承认我的胃还是中国胃。

  摩洛哥是什么地方,那是个美食家的天堂。一个扁平的陶盘上圆锥形的陶盖儿,可以做出千滋百味的菜肴;各式各样的开胃菜一字排开,口味让你暗暗称绝。就是在这么一个地方三周之后,我已经口如嚼蜡、面如土灰,如果不马上进中餐,可以说到了气若游丝的弥留之际。于是在马拉喀什专门打的满世界寻找中餐馆。无奈司机对饮食业并不熟悉,开车绕了几圈,把我扔在一个印度饭馆后就逃之夭夭。我抱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借问店小二中餐何处有,此公在我的地图上左一圈右一圈地比划,就是不能指出确切地点。我严加盘问,他才如实招供:实不知也。

  只好又到马路上去打的,正好碰另外一个当地人等车,对一家叫金龙的中餐馆一清二楚,于是央求他对司机说明路线。没想到司机也清楚地点,轻车熟路就把我带到雕龙画凤的红房子。

  我走进餐厅,店主迎上来,告诉我日上中天才能开饭。我于是把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曲折经历,以及下午一点的火车如实相告,店主决定为我破例。我看着他又像中国人又向摩洛哥人,他说他的餐馆里没有中国人,他是越南人。

  不久一碗热腾腾的酸辣汤端上来了,一看,像碗浆糊,淀粉放得太多。喝上一口,那味道实在不敢恭维。但就是那么难喝的汤,我都顿觉精神大振,仿佛干涸已久的禾苗突遇喜雨,嘴里的味蕾都一个个舒展开来,释放着惬意。一碗汤下肚,人已经活蹦乱跳。接着上一盘青蔬炒海鲜,那一片片爽口的青菜,把我多日没有吃炒菜的胃调理得顺顺溜溜。于是知道自己这所谓开化的胃是五十步笑百步,是中国胃也。

  但到了东南亚,天天吃的是与中餐相近的越餐、泰餐,到了第四周又食欲不振。中餐已不能救我于水深火热,看到了印度餐馆,忽然胃口大开。点了印度黄油大饼,油滋滋、香喷喷,吃得我是喜上眉梢。过后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印度餐可解燃眉之急?原来印度大饼已成为我主食的一部分,每天与米饭面条三足鼎立,怪不得在关键时刻能独当一面。于是我不得不给自己的中国胃一个新的批注:增强版。(摘自加拿大美国《世界日报》冰荷 寄自加拿大)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