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汇款逆势生变 国内侨眷寄钱为海外亲人减压(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华人汇款逆势生变 国内侨眷寄钱为海外亲人减压(2)
2010年06月24日 10: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移民汇款影响住在国经济? 美报告称华人汇款中美双赢

  华人移民汇款回乡对祖(籍)国和住在国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此,美国华盛顿移民政策中心2月发出的一份报告指出,在美国的移民汇款回乡不仅成为移民母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为美国经济带来活力。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报告以中国为例,中国移民集中的加州和纽约州对华出口在全州出口总额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报告指出中国移民寄回家乡的汇款使当地的亲人有能力购买进口产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金融海啸冲击下美国经济滞缓,一些反移民势力曾指责移民汇款回乡影响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有害无利。但此份报告指出,移民汇款回乡其实对母国和美国是双赢。报告说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2008年全球汇款总额超过3970亿美元,其中从美国汇出的资金占到25%到50%。

  报告指出一些人认为移民汇钱回乡影响美国经济,但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研究表明,美国经济下滑的时期,移民汇款量明显减少,更多的人将自己在美国的消费放在首要地位。据估计,在2009年40%的失业工人将不会寄钱回家,有工作的工人中,25%计划将汇款额减少10%,这使全球汇款量在2009年可能下降7%。

  但经济强劲的时期,在美国的移民确实会大量汇钱回家,这些汇款对帮助提高本国人的消费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也因此,美国移民在发展中国家的亲人可以买得起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对美国的出口起到促进作用。

  报告指出,美国移民人口最多的15个州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53%。美国移民人口最大来源国是墨西哥﹑中国﹑菲律宾和印度,这些国家移民人口集中的州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额也在全州出口总额中占相当比例。以中国为例,在中国移民最集中的加州,对中国出口份额占到全州出口的7.6%,在纽约这一比例为3.5%。而加州和纽约州对墨﹑中﹑菲﹑印四个国家的出口额分别占到全州出口总额的24.2%和8.7%。

  重视华人群体 各国银行业者争相拓展华人业务

  外来移民汇款返乡的庞大市场日益引起各国银行业者的关注。据意大利《欧洲华人报》报道,据布雷西亚Leone Moressa基金会统计,意大利布雷西亚省每年流出1.32亿欧元,流向中国人、巴基斯坦人、摩洛哥人和印度人家庭的账户上,这是生活和工作在布雷西亚省内的移民每年向原籍国汇款总额。这是每名移民每个月从工资中节省下来的一部分的总和,数字统计于2008年,由Leone Moressa基金会根据意大利银行的报告作出的计算,这个数字相当于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的0.41%。

  这一统计数字引起注意的是,从2000年起,这部分汇款的不断增长。布雷西亚的移民也不例外,向家中汇款的钱数越来越多,一方面说明移民人数的增加,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移民工作状况的改善,工资也有所增加。如此,在八年之内,布雷西亚省内汇款金额增加了百分之1196之多。

  就汇款方面,意大利移民中人均纪录当属普拉托,尤其是工作在服装制造业的中国移民。而从整体看,外国社群向原籍国汇款金额最多的是中国人(24%)。

  华人汇款的金额吸引了各国相关业者重视华人群体,纷纷推出各种措施,争抢华人汇款业务,尤其是华人喜欢寄钱回乡的节日期间。

  日本邮政公社早在2003年刚成立不久,所属的2万多所有邮政贮金业务的邮局就推出了面向中国的国际邮政汇款新业务。澳洲邮局亦顺应华人移民向海外亲人祝福新年这一传统,曾大打中国农历新年牌,不仅投递邮件和礼品,同时也提供西联汇款服务,方便客户汇款给海外的亲人,令亲人能在春节时随意地将钱用在他们喜爱和需要的东西上。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仍在继续,西班牙的银行业受到极大冲击,但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型银行并没有停止向前迈进的脚步。西班牙移民储蓄、信贷、保险依然是各大银行必争的一块蛋糕,危机之中,西班牙银行业还是一派群雄逐鹿的景象。

  西班牙第三大银行BANCO POPULAR银行集团旗下,为移民人士精心打造的专业银行MUNDOCREDIT Usera分行负责做华人业务的王小姐表示,集团非常重视华人群体,在营业时间,收费等方面都推出乐相应措施来拓展华人业务。总之,华人汇款返乡养家也好,侨眷寄钱为海外亲人减压也罢,无疑都将为相关业者创造商机。(完)

参与互动(0)
【编辑:陆春艳】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