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政策高压 西班牙加泰华商将何去何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政府经济政策高压 西班牙加泰华商将何去何从?
2010年03月02日 10: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2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在经济危机影响下,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加大了对商家的整治力度,2009年的检查规模为历史之最,多家华人餐馆、商铺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检查,政府实施高压经济政策,令当地华商蒙受巨大损失。

  为此,BADALONA仓库区的国际商贸城、大自然集团、兴隆箱包等十几家当地大型华人仓库的负责人于2月18日聚集国际商贸城会议室,商讨应对措施,以求渡过当前危机。会议由启盟律师楼的戚丽丹律师主持,并邀请巴塞罗那各华人报社、加泰地区重要电视台TV3等新闻媒体参与。

  面对海关、消费局、税务、知识产权等部门的严格检查,在座的华商普遍反映,政府多个部门层出不穷、日趋繁琐的检查,令大家疲于应对。商家们对正当、合理的检查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也认为是合理的,但在一次比一次更加严厉的检查中存在许多不合理让人无法接受的现象。

  同样一宗商品,第一次检查时或许没有问题,但是第二次检查就说存在问题,然后消费局根据欧盟的统一条例对商家们开出巨额的罚款。按正常理解,被查不合格商品的百元店、仓库,都有自己的供货商,如果百元店的货物有问题,可以去找仓库,若仓库的货物有问题,应该再去查厂家,进货商们都会保留上游商家的发票,可以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但是消费局只对在巴塞罗那经营的商家进行罚款,同一件商品可以多次罚款,而不是对源头的供应商进行检查、罚款。过去华商们货物很多从中国进口,在质量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政府日趋严厉的经济政策下,华商们越来越多的商品是从西班牙厂家直接进货,但是仍然遭到罚款,华商们表示已经不知道如何再经营下去。

  过去货物从海关进入,一般在码头存放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领出货物,但是现在很多时候,货一到码头就被扣留,而且什么时候开柜检查没有确切日期,很多货往往要拖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检查,货品存放在码头是要缴码头费的。商家觉得很冤,如果我是有问题的,海关查我没有意见,可是检查过后我的货物没有问题,现在生意本来就不好做,还要为政府的这个行为埋单,增加额外的成本。因此很多商家宁愿从外地码头进关。

  另外商家们普遍反应:政府部门认为华商在经营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华商们认为冤枉,并不是他们不想做好,相反为了能够正规经营,在经营初期所有的手续、合同,大部分商家都是委托专业律师去操办,宁愿多花点钱,目的就是为了以后经营少点麻烦;在对华商的检查中,各部门往往是以最高的检验标准对华商进行检查,而不是针对不同的经营,区别对待。这样的检验当然会导致很多商品不合格。华商的运载货车不敢涂喷自己的商标。在车上喷涂自己的商店标识或是自己经营商品图片,有很好的广告效应,但是基本上看不到华商们会这么做,因为警察看到有华人标识图案的车会拦下进行检查;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随意性很大,商家们适应的过程跟不上政策变换的速度,让商家无所适从。

  戚丽丹律师从法律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欧盟法律执行的力度方面,马德里、瓦伦西亚、Aandalucia等地区的商店在这方面的罚款力度要远轻于加泰地区,同样的法律却出现这种地域上的差别是非常不合理的;在商品检查中没有追根溯源,没有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而出现了同一问题却避开厂家,而在百元店、仓库区这条线上同时罚款好几次,甚至就连检查所引起的一些费用都要由华商自己掏腰包支付。罚款的金额应该有相应的比例的。比如被查获的打火机,所得的利润和罚款的金额是完全不成比例的,这也是不符合法规的。

  面对记者采访,华商们表示,他们之前曾经在欧洲的其它国家生活过,但最终都选择了西班牙,选择了巴塞罗那。他们当中来西班牙时间最少的有十年以上,时间久的有二十几年,生活方面已经完全适应了西班牙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家也安在西班牙,他们对西班牙有很深厚的感情。依靠勤劳与节俭开创了自己事业,在获得财富之后,也回馈于西班牙的社会,他们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钱做慈善等各项公益事业,同时也积极向国内的亲朋好友推荐巴塞罗那,欢迎他们来这里投资。但是在经济危机后,他们没有想到政府针对华人的不公平检查越来越多,种族歧视也尤为凸显。他们希望加泰罗尼亚省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越,使巴塞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平台”。

  华商们还表示,如果巴塞罗那还是进行目前的经济高压政策,华商们在无法发展的困境下,有可能哪里政策好,他们就会转移到哪里。现在回中国的老板也很多,因为国内的政策好,发展的空间更大。(郑正军)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