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历史 比利时举行一战华工纪念碑揭幕式(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缅怀历史 比利时举行一战华工纪念碑揭幕式(图)
2010年05月31日 09:28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华工纪念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5月2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纪念碑及雕像揭幕仪式在比利时西部小城坡泊林举行。在华工遇难近100年后的今天,来自比利时、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友人以及当年华工的后代聚集一堂,共同缅怀历史,展望未来,具有特殊意义。

  在悠扬、抒情的现场演奏中,坡泊林市市长德雅盖和中国驻比利时临时代办陈小明共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纪念碑及雕像揭幕。

  90多年前,13名华工迫于生计,告别家乡,长途跋涉,踏上了处在硝烟弥漫中的欧洲大陆。在比利时的坡泊林,他们参与了协约国的战地后勤工作,并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3名华工全部来自中国山东省。1917年11月15日,他们在德军空袭中丧生。遇难后,他们被同伴葬于坡泊林的一条小河边。

  坡泊林市市长德雅盖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说,由于历史变迁,13名华工的墓地被迁移并消失在广袤的田野中。但在中国、荷兰和英国科学家的寻找下,墓地遗址被重新发现。目前,坡泊林市政府正在墓地旧址筹建“中国劳工纪念园”。

  纪念碑上刻上了当年遇难的13名华工的姓名。实际上,他们只是一战中遇难华工的极小一部分。

  德雅盖说:“1919年的春天,在坡泊林市周边,驻扎着大约1万2千名华工,他们随时准备着为清理战场和重建做贡献。”

  据统计,在法军和英军服务的华工中,死亡者和下落不明者近2万人。时至今日,法国和比利时葬有华工的公墓共69处,安葬了1874名华工。中国驻比利时临时代办陈小明说,这些华工是中比以及中欧友谊的开拓者。

  陈小明说:“90多年前,中国劳工告别家乡,远涉重洋来到欧洲,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战场上做后勤工作。他们建设道路,建造堡垒,抢救伤员。他们是中比友谊的开创者,也是在比华人的先驱。”

  本次活动是比利时纪念一战华工系列活动之一,揭幕的纪念碑和雕像将被安置在坡泊林市筹建中的“中国劳工纪念园”。

  陈小明说:““今天在这里搞纪念碑的揭幕式,表明了比利时政府和当地人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的这段历史的关注。同时,今天揭牌(纪念)的这13名中国工人,他们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这里遭德国军队空袭而身亡的。实际上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们代表着14万华工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了祖国的荣誉和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华工的这段历史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现代海外华人社会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揭幕仪式上,比利时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比方搜寻13名华工墓地原始遗址的努力与过程。萨穆埃尔·张是当年华工军团翻译的儿子。他代表华工后代发言,缅怀了先辈们为世界和平与进步奋斗的经历。

  萨穆埃尔·张说:““我们要深深地感激我们的前辈和家庭在那个时代所做的努力。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团结与和谐。”

  坡泊林市市长德雅盖说,中国华工在一战期间及一战以后在坡泊林地区很活跃。而那一段时期是比利时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也是坡泊林市决定建造“中国劳工纪念园”的起因之一。在谈到如何以此促进双边交流时,德雅盖说:

  德雅盖说:““旅游业对这一地区来说很重要。我们希望中国游客前来与他们有关联的坡泊林,因为他们的前辈曾经在这里奉献。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认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未来。”

  在谈到这次活动的意义时,临时代办陈小明认为,比利时筹建“中国劳工纪念园”表明,一战华工的奉献赢得了比利时政府和人民的承认和关注。同时也证明,华工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陈小明说:““中比两国人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共同经历,导致了我们更好地进行合作和相互理解。我们可以告慰我们的先辈的在天之灵,今天中国和比利时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合作正在顺利进行。明年我们两国将庆祝建交40周年的活动。像今天的纪念活动将进一步促进中比两国的友好合作。”(金力)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