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西华人以小博大形式多样化:追求小投入高回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旅西华人以小博大形式多样化:追求小投入高回报
2010年06月24日 1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24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网消息,实体买卖不太好做,开店不容易赚钱,打工活得更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不少侨民抱怨:西班牙政府现在不仅没有真正把一些政策落实(如开店免去繁琐的审核等),反而加大检查和罚款的力度。生意真的很难做。但现在,华人开始谋求另类发展,以小博大被频频提上日程。

  追求小投入高回报的华人

  经济危机之前,做实体生意的华人除了身心劳累之外,经济上并没有过大的压力,每天进出的账目庞大,收益不错,人们在辛苦之余见到大把大把的钞票也算是心满意足了。然而,这个趋势因为经济危机的降临而中断,商品卖不上价,每月必要的开支和经营成本也随之升高。最后的结果是“吐血流泪大甩卖”!

  旅西华人开始寻求新的对策,曾经被认为是“空手套白狼”的商业招数大量涌进华人圈,人们不断摒弃曾经引以为豪的实体产业,开始走向“小投入高回报”的阶段。

  一位开服装店的陈老板现在成为了职业“二道贩子”,店铺的生意差让他开辟一条新道路:倒卖服装。“这个买卖基本用不到什么成本,无非是利用一些侨界的人脉以及多年来清关经验而已,帮别人省点事,自己也能赚笔中介费!”陈老板如此表述。

  虽然不愿意透露详情,但陈老板还是提到这样一件事:现在很多华人在批发业务上打主意,他们自己不在经营实体的批发业,开始从事“中介”工作,诸如联系生产厂家、协助拼柜、寻找销售渠道等。这样虽然赚不到大头,但最起码有点小进项。而且,换个角度来说,从事服装与百货批发的华人还是大有人在,一个能力、信誉良好的中介,每月收取的佣金是很可观的。

  这种小投入(人脉、经验、技术)换得高回报(佣金、中介费)现在已经成为不少华人青睐的赚钱模式,虽然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但却受到多方的认同,还是那句话“不论黑猫白猫,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

  借钱赚钱已成主流

  现在百元店、食品店的日子不太好过,但仍能看到新店不断的涌现、不断地向超大规模发展。表面看起来,这些店铺的老板似乎是资金雄厚,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靠“赊货”做买卖。简而言之就是借钱赚钱。

  一位在马德里郊区开大型百元店的林老板告诉记者,他的一些亲戚从事大型百货批发业务,生意开始走下坡路,货物积压日甚,但他们身边的不少朋友大多数因为资金的原因无法扩大经营规模。于是,两下里达成协议——“赊货”。批发仓库将大量的库存赊给那些资金短缺的零售商家,虽然暂时得不到现款,但最起码能清理不少的库存。而零售商家拿到这些货之后,在短时间内则可以发展壮大,待销售完毕之后再和上游批发商结算。

  与此同时,身边没有那些肯赊货的批发商朋友的华人又待如何呢?一位青田食品店主道出原因。

  “老乡多、亲戚多、朋友多,这些都是钱!”叶女士得意的告诉记者。叶女士旅西才不过2年,却开了三家食品店,身无分文的她在为亲戚白干了半年之后就当上老板。她是如何做的呢?

  叶女士透露,她到西班牙之后,能在当地联系到的老乡、亲戚、朋友近百位。每个人出一点钱,一个店就开起来了。

  “100个人,每个人出100欧元就是1万欧元,如果每个人500欧元,那我就能弄到5万欧元。一家食品店还是绰绰有余的。”

  叶女士并不避讳这个话题,她认为,现在不借钱做生意,根本发展不起来,民间的借贷、拆借在浙江人当中已经相当普遍,虽然缺乏有效的监管,但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管用。叶女士第一家食品店用了4万欧元,开业后的第四个月生意开始有相当的起色。生意稳定之后,叶女士开始还钱,每隔几天清一笔账,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完全靠借钱开的小店将全部贷款还清。一年后,她又开起来两家食品店。

  借钱赚钱、钱滚钱就是这么来的。

  五花八门的以小博大

  除上述那些以小博大、借钱赚钱之外,现在华人圈里盛行那些“无本生意”,说是无本,但想要赚笔钱,前期的投入和积累还是蛮大的。

  最浅显的例子就是陪同翻译,语言好一点的只需自费车票钱,完全是“嘴皮子生意”,华人私底下总议论:不就是语言好点么!但恰恰就是因为语言好,才能有这笔收入。曾经有人在西华论坛发起一个关于“旅西华人最优先解决问题”的投票,结果,语言排在第一位,得票率超过一半。可见,语言的重要性是被普遍认可的。

  这种业务被大多数华人私底下认为是“空手套白狼”,但却并非是零投入。记者曾经认识一位来自北京的专业翻译,据透露,他出场翻译一场高端活动日收费在四百欧元。此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毕业后来西班牙攻读西班牙文学,寒窗苦读多年,练就一身西语功夫。这写前期的财力上、精神上的投入自然在后期的工作中得到了回报。所谓的以小博大其实是需要深厚积淀的。

  还有就是办理扎根居留、审批执照等,一般华人律师事务所动辄数百、上千欧元。但还是有人在这里找到“空子”。一位来自南京的留学生曾在某华人律师事务所工作两年,期间他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收获丰富经验。现在,在一家老外企业工作的他在业余时间也帮人递送扎根居留。同样的服务,他的收费只有三百欧元。

  所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人脉、经验、技术、学识,只要你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找对路,那么以小博大的买卖自然而然地会出现在眼前。(沐泓)

参与互动(0)
【编辑:史词】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