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名校毕业生对华人教育的反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美名校毕业生对华人教育的反思
2010年06月09日 15:42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朋友的女儿十多年前考上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的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边工作边取得MBA学位,现在在世界顶级的IT公司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每当有华人家长当着她的面让孩子向她学习的时候,她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一再说自己是个高级打工仔而已,千万不要向她学。

  如今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开玩笑,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春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据她的母亲说明,她真的不管孩子的学习,在家里什么也不教不说,也不送孩子去特长班。

  有次过节聚会,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教育上,她谈到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她说从学小到高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大学时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却是同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毕业十年后她去参加同学会,同学中有后来进了法学院当律师的,也有进了医学院已当医生的,有的同学甚至已经成了公司CEO,有个同学冒险加入小公司,公司后来上市,他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还有同学自己创业,现在是亿万富翁。

  同学里面有几位也是来自华裔家庭,父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各地,目前这些同学都是规规矩矩的打工族,就职于大公司,说起彼此的工作都乏善可陈。

  华裔孩子在美国上名校的比例远远超出了中国人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这些孩子学业优异,努力踏实,智力超群,可是大学毕业后,事业的发展却往往不如美国孩子。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她认为华人文化中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

  在中国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把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父母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还有和进名校相关的活动中,而子女教育的其它很多不能被量化的重要方面被忽视了。比如说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的精神,以及享受生活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她和同学相比之后感觉缺乏的部分。

  她强调,一个人若想成功,性格培养非常重要,甚至超过了上名校。事业都是在大学毕业后建立的,名校的招牌在刚毕业的头一、两年找工作时还有点用处, 后来很快就会被工作经历所取代了。

  因为父母从她很小的时候就看重她的学习成绩,所以她每次考试她都特别紧张,怕出错,这种情形后来就发展成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极度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

  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钱却不会花,搞点娱乐活动心里隐隐的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其它都是浪费时间。因自小被教育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的观念,逐渐形成如此的后遗症。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且太没有色彩,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

  她就让孩子尽兴地玩,孩子将来有兴趣有能力上名校就上,没有兴趣就不上,在她看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心身健康,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一辈子该体验的都能体验到。(摘自美国《世界日报》∕蔡真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媛媛】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