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小城哥打京那巴鲁:“天津村”里听乡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马来西亚小城哥打京那巴鲁:“天津村”里听乡音
2010年01月26日 15:17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夜儿个”、“明儿个”、“勤谨”、“干嘛”、“哏儿”……在这里,到处可以听到熟悉亲切的天津俚语;在这里,人们用饺子、捞面招待来客。从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津来到三十多摄氏度的马来西亚,虽然远隔万里,但“天津村”的一切让记者仿佛又回到了家乡,丝毫没有异国他乡的陌生感。

  哥打京那巴鲁是马来西亚东部沙巴州政府所在地,常被简称为KK,华人惯称其为亚庇市,是一个闲适宁静的现代化小城。我们的寻访就在这个邻近赤道的小城中展开了。

  据了解,“天津村”最早叫“津侨村”,原本位于亚庇市郊区的兵南邦路,是散居在东南部的一片广大原野村落。在沙巴华北同乡会永久名誉主席张景程的陪同下,我们几乎走遍了亚庇市周边的所有村落,发现我们想象中原始的“天津村”已被现代化住宅所取代,108户后裔开始散居在亚庇市及周边村镇,当年先辈垦殖开荒的“津侨村”原貌已荡然无存了。

  除了部分人还住在原住宅区,“津侨村”的后代们有的已分散在亚庇市内居住,有的已迁移到了吧巴县巫路金马利(村),这里被天津人的后裔称为“第二天津村”。在这里,他们以家族为单位形成了散落的聚居点,少的一两户,多的也不过三四户,但所有天津人及亲戚都在方圆几公里范围内居住生活着。因为家家都有汽车,走亲串门是常有的事。他们的家是隐没在茂密热带雨林中的木板小楼,多为两层建筑,一般占地不到一亩,家家门前都停放着数量不等的轿车,生活闲适散淡悠闲,几乎每个家庭都至少育有4个子女,以农业种植为主。直到如今,无论谁在询问,他们都会大声、自豪地用家乡话说:“我们是天津人!”

  据史料记载,1913年9月20日,由英国政府招募的108户华北人家从塘沽码头登上英国“加洋号”轮船,开始了一段改变几代人命运的航程。由于这些人家以当时的河北省天津县人数居多,所以后人多称自己的群体为“津侨村”(现称“天津村”)。他们用英殖民政府分发的每户十英亩土地,在热带雨林中开荒垦殖。尽管有近一半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后来返回了老家,但定居下来的人凭借聪明、勤劳、奋发向上和“抱成一团”的互助精神,创办学校、成立会所、开辟“第二天津村”,树立了华人目前在马来西亚东部地区的重要地位。 (张淑梅、刘筝)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