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族较少与邻居深交 受访者称因工作太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新加坡华族较少与邻居深交 受访者称因工作太忙
2010年04月08日 1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建屋发展局6日公布的调查显示,与其他种族相比,华族住户较少与邻居进行例如互访、帮忙照顾孩子等形式的深入交流。兀兰、碧山、盛港等区许多受访居民7日受访时说,华族不和邻居深入沟通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

  居住盛港组屋的周姓退休者(60岁)说,跟他同楼的六户人家中,三户华族家庭的成员白天外出工作,大门紧锁。反观另外三家印族住户,常常有人在家,自然有更多时间接触。

  同区的印族居民贾慕娜(32岁,家庭主妇)认为,华人较注重工作,许多华族夫妇都需要上班,每天忙于工作,没太多时间与邻居沟通。

  她说:“我常和印族邻居去海滩玩,打保龄球等,但很少有华族邻居这么做,我想他们实在是太忙了。”

  此外,华人较为内敛的个性,也可能让他们不那么积极与邻居交流。冯姓主妇在盛港组屋住了快十年,却几乎不曾和邻居交谈。

  她说,除了跟邻居少碰面,也是因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不要麻烦别人”。

  三巴旺集选区议员李玉云说,华人的性格不是很主动外向,一些人和邻居打招呼时都会顾虑“如果太主动,别人却不理睬,会不会很尴尬”,所以采取保守做法,等别人先开口。

  不过,也有居民认为,并不是只有华族邻居少跟邻居沟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几乎是所有“现代人”都少跟邻居沟通。

  来自马来西亚的司徒慧淇(23岁)说,同是华人,马来西亚的邻里关系就亲密得多,因为他们的工作,并没有新加坡人这么繁忙。

  她说:“我们在新加坡的邻居也很友好,我姐姐一次把钥匙插在门孔上忘了拿,邻居发现后帮她保管。只是大部分人早出晚归,很少能碰面。”

  家住碧山的陈姓财务分析师(35岁)认为,邻居缺少互动,主要是工作环境和压力造成。

  她说:“我在这里住了12年,母亲只搬过来五年,却比我认识更多邻居,因为她平时有时间出门逛。我们这些上班族,早上6时30分就起床,一直到晚上才下班,连陪家人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跟邻居闲聊互访。”

  裕华区基层领袖杨永枫说,许多老年人由于退休了,闲暇时会更乐意和街坊联络感情,但年轻人忙着打拼事业,导致他们与邻居交谈的机会少之又少。

  受访者也认为,语言障碍、信仰不同、甚至组屋结构设计,也会影响睦邻关系。

  陈华文(56岁,电工)在碧山住了20年,虽然常跟邻居互相串门,不过由于他是基督教徒,因此很少邀请佛教或道教徒邻居到家里,“我担心他们觉得不舒服”。

  阿扎德(35岁)搬进兀兰环路前是住在义顺。他说,当时,住户的门相对,虽然空间比较挤,感觉却很亲近。现在各家各户都隔得很远,要交谈也不方便。

  碧山—大巴窑北公民咨询委员会副主席陈修诚说,以往走廊大都一脉相通,但现在组屋多采用两三户人家在每层楼角落的设计,减少邻居碰面机会。加上住户工作忙碌,大门深锁,早期组屋每家每户开着门的情景也消失了。

  不少基层组织举办住户聚会、节庆联欢等活动改善邻里关系。李玉云也提出“同层居民茶会”概念,希望带动更多住户参与交流。

  李玉云说:“我们在组屋某层走廊设小型茶会,吸引平时没空出门的居民。由于聚会就在自家门口,不喜欢或累了也随时可以回家。这类聚会每月举办一次,很受欢迎。”

  但她强调,除了“带动”以外,邻里关系还是要靠“主动”来改善。

  她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住在同一屋檐下,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守望相助,但一定要主动开口,对方才会有反应。如果我们能抛开面子问题,主动向别人微笑问好,一定会有所帮助。”(陈婧 胡莉珊)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