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华人评说上海世博或将提速“中国之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日本华侨华人评说上海世博或将提速“中国之变”
2010年05月15日 08: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月10日,华侨华人回家看世博活动在上海世博园区启动,2010位华侨华人欢聚在世博会中国馆前。 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5月15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上海世博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新闻焦点。而在华人世界“回家看世博”热潮涌荡,“竞说世博盛景,倾听中国传奇”。该报近日以“世博能为中国带来什么新变化”为主题,对50名曾经参观过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华侨华人读者作了一次电话调查。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与日本爱知世博会相比,上海世博处在全球走出危机,重启繁荣的节点,举办于世界经济“动力之乡”中国,因而令世界更加关注,期待新的变革。约92%的人认同上海世博将引发诸多“世博财富”与“世博红利”,是一次“全球浪潮与中国力量的激情共舞”,有助于探寻全球化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从多个方面提速“中国之变”。

  视角转变

  在日本从事媒体多年的欧阳乐耕认为,上海世博会将带来“国际视野”,提升中国人的“国际观”,以“国际村”的重要一员近距离看世界城市、世界科技和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这三个“国际”收益将是世博会留给中国的重要财富。后危机时代,全球关注并探索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世博园内千姿百态的各国展馆已经展现了这一点,上海世博会带来全新的启迪和示范价值,需要中国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收世界精华。

  理念蜕变

  福冈工业大学研究生冯敏指出,世博会汇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发展理念,把世博先进理念植入“可持续发展”的“芯片”可望引导中国多方面的“脱胎换骨”。首先表现在理念的“蜕变”。第一,引领人们从对物的崇拜转向对人的关怀,从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从追求增长转向推崇可持续发展。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可望找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创新与包容之道和推进国际化的捷径。

  城市嬗变

  日语学校华人教师谷仙梅表示,世博会作为凝聚创新智慧的平台,实际上是为人类下一轮的发展进步作铺垫准备。上海世博会以城市为主题,面对中国城市化发展中伴随而来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城市贫困、文化摩擦等严峻的困扰和挑战,探讨城市新的更好的居住、生活、工作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治愈“城市病”方式,享受更丰富、更便利、更清洁的城市生活;一方面也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留下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国力巨变

  日本新侨领、华艺联会长关乃平感叹道,世博会举办权过去一直由英美等国垄断。美国先后举办过10届世博会,是世界上举办世博最多的国家,显示了世界头号强国地位;二战后,日本、德国经济高速增长,也连续获得举办世博的资格与权利。世博会虽然表面上没有输赢与胜负,但世博舞台的背后实际上是国家竞争力的比拼。

  他说,整整40年前,日本举办大阪世博会,加上此前1964年东京奥运会,这两大盛被看作是日本经济腾飞、国力崛起的标志性事件。如今,这份荣耀落在中国头上,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两年间中国向世界展现了惊人国力,而且发生世界金融危机时期,今年中国GDP又将超越日本。虽然不能就此认定中国是“全球第二强”,但国家综合竞争力已经有了历史性跨越式进步,这点举世公认。世博会这个“经济奥运”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将具有长期综合效应和影响力。

  经济质变

  从事中日经贸交流的沈小飞刚从上海参观世博回到日本,最大的观感是“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科技世博”。他表示,在全球经济格局大变动、产业竞争格局大洗牌之际,举办这样的世博,可以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支点,是着眼于未来竞争的“出发站”。他指出,中国在连续10多年保持GDP高速增长之后,已遭遇到种种发展瓶颈:土地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突出等。世博会汇集世界最新理念和发展成果,探索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共存,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最佳案例和路径选择。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践行低碳经济路线,中国将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从世博会开幕以来所展现的一些“中国元素”、“中国样板”和“中国细节”看,这种经济质变已经开始,并将引导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境界。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