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联时报:两会呈现出鲜明“中国式”标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欧联时报:两会呈现出鲜明“中国式”标签
2009年03月14日 16: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13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与会代表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后闭幕。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3月14日电 意大利《欧联时报》3月14日发表评论员博源的文章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可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中国不仅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而且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面对尚不可知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面对世界或希望或质疑的眼光,中国需要以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今年的两会,中国就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形象证明着自己。作为国际地位逐步提升的中国,越来越呈现出自身独特鲜明的特征,这些可谓是一种“中国式”标签。

  文章摘录如下:

  北京时间12日上午,在完成了九天的协商讨论后,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13日上午在完成各项议程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在人民大会堂宣布闭幕。在经济危机几乎横扫了整个世界,世界经济呈现一派颓势的大背景下,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此次例会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当最初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然演变成眼前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当世界各国面对消退的经济一筹莫展,不堪应对的时候,中国这个一直保持国力迅速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东方大国成为了整个世界的希望所在。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可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中国不仅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而且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面对尚不可知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面对世界或希望或质疑的眼光,中国需要以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今年的两会,中国就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形象证明着自己。作为国际地位逐步提升的中国,越来越呈现出自身独特鲜明的特征,这些可谓是一种“中国式”标签。

  “中国信心”不仅是十三亿中国人抵御风险,共克时艰的力量之源,更是中国带给整个世界的希望之所在。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不断上升,消费信心持续下降的消极气氛中,中国却在政府报告中踌躇满志地提出未来一年要实现GDP百分之八的目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傲人成绩,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中国人的勇气和士气都是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如果把对抗严峻的经济形势看作一场战役,那么中国政府在两会上提出的“一揽子计划”还有各种复苏经济的措施就是充足的弹药。在强大的政府支撑下,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迎接挑战,并且取得最终的胜利。

  “中国力量”凝聚全体中国人的集体智慧和积极努力。此次两会会场内气氛热烈自不必说,而网络上风行的“E两会”同样如火如荼。如此广开言路证明了中国政府的开放和透明,同时也体现了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民众的积极热情来自于其忧国忧民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中国有十三亿人民,虽然当前存在就业压力等问题,但是从长远分析,这不仅为中国提供广阔的市场,更是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便是再严峻的形势,这股强大的“中国力量”都是我们应对的资本。“中国力量”使得全体中国人团结一致,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两会细节树立全新“中国形象”。今年两会出现了许多让人欣喜的亮点,这些亮点呈现出了中国政治的新气象。例如以节约为前提的两会会期缩短;倡导环保而为与会者提供环保文具,取消了客房内原先的一次性洗漱用具;为了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影响,交管部门精确编排大会车辆时间表,并且严格执行。甚至于《新闻联播》出于尊重观众收视习惯的目的,打破了十年来逢“两会”必延长播出时间的定律,保持三十分钟不变。还有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白话风”,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的全体委员齐声高唱国歌的感人情景。小小的细节树立了“中国形象”,体现的是中国政府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痛苦同在的未来。中国人团结一致,直面挑战就是要在世人面前呈现出一个属于中国的辉煌未来。(博源)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