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礼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父亲的礼物
2009年04月03日 16: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我日本家中的书橱里,有四五个厚厚的纸袋子,里面装的全都是剪报。

  这些报纸的内容早已过时,纸张也已变黄。我几次搬家扔掉了许多东西,该扔的和不该扔的,可这几个纸袋子,我一直珍藏着,从神奈川县到东京都,它始终跟着我,从未离开过。

  这些剪报都是父亲为我从中国国内各大报刊上一张张剪下的,其中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居多。

  自1999年末我到日本后,每次回国他都要给我一沓剪报。他说:“在国外,你们不能天天看到国内的报纸,不能及时了解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剪报是很有用的。”我想对他说,现在因特网很发达,接上网就可以逛遍世界。可是,看到每张剪报上都有他写下的日期及重要的标记,还有那不太直的剪刀痕迹,我说不出口。于是,我把剪报全部带到了日本。

  后来,我告诉他,自己在日本当上了汉语教师,教日本人中文。这让他剪报的内容更丰富了,除新闻信息外,还有文化知识、民俗风情、旅游景观、名人轶事、优秀短文等。他对我说:“你一定要把正确的中国文化教给外国人,不能一知半解。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全部的中国人。如果错了,那是不得了的事情。”我记着他的话,在教学生上阅读课时,用的就是这些剪报上提供的资料。学生们都觉得这些内容生动有趣,从中学到了很多中国知识。学生们满意,我也很高兴,在心里默默地感谢父亲。

  父亲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从我记事起,就知道他的口头禅是:“读书,看报,通晓天下事。”我家的书很多,三大书柜摆满了一面墙,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有医学、生活常识方面的,还有历史典故、美术欣赏、文学名著等等,种类极其丰富。小时候,父亲指定我们必看一些书,大了则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读。我结婚前,每天晚饭的饭桌上,是父亲向全家人介绍奇闻趣事、评论时事新闻、分析经济走向、推荐好书好文章的场所。他兴致勃勃地讲,我们津津乐道地听,边讨论边争辩,其乐融融。那情,那景,我终生难忘。

  父亲退休后更是书报不离手,关心、关注的事更多了。他还学习电脑,也想上网冲浪,并且渐渐迷上了书法,每天临摹字帖,一丝不苟。

  他写的百福、百寿条幅很有味道,常博得亲朋好友的称赞。春节来了,我们姐妹3人每家的大门上,都贴有父亲书写的对联。

  5年前,父亲得了医治不好的病。我心急,回国的次数也增加了。每次见面,他跟我说的不是他的病,而是当前的国内外形势,还有剪报的内容。见我悲伤,他安慰我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得多久,而在于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在人间,勤奋努力,坦荡做人;到天堂,面对祖先,无悔无惭。”

  后来,他全身瘫痪,整日躺在床上,但对时事的关心程度仍没减弱,每天电视的新闻联播、国际要闻、海峡两岸等节目必看。他常让周围的人替他翻页看报纸。他说:“我的身体不能动,可我的眼睛还能看,耳朵还能听,脑子还能思考,不能成为一个废人。”我回国看他时,他还跟我谈论伊拉克局势、日本首相的换届、日本发生的地震等。

  我总以为,他这种顽强乐观的精神能战胜病魔,恢复过来。没想到的是,去年5月6日,就在我刚刚返回日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病情突变。当我急忙赶到他身边时,他已与我阴阳两隔。

  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沓剪报,一沓还没来得及交给我的剪报,报上的日期刚好是他倒下的前一天。我流着泪,把它装进箱子,带回了日本。

  父亲走了,却给我留下了价值千金、值得我一辈子珍藏的财宝——剪报,这是他送给我的人间最珍贵的礼物。翻看这一张张留着父亲指纹的剪报,我确信他在天堂的某一处还在关注着我,告诫我要“勤奋努力、坦荡做人”。父亲,我记住了!(顾莉)

编辑:史词】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