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工作新发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工作新发展
2009年07月09日 16: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第七次全国侨代会以来,在中国侨联领导下,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坚持双百方针和为侨服务宗旨,发挥专业优势,扎实推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结合侨务工作需要,深入开展专题研究

  根据侨务工作和侨联工作实际需要,坚持侨史研究与侨情研究相结合,我所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编写《中国侨联五十年》。中国侨联成立于1956年。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上都发挥了独特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记述侨联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的特殊贡献,推动侨联事业的新发展,为配合中国侨联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根据中国侨联领导决定,2005年8月,我所承担了《中国侨联50年》一书的撰稿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资料搜集、口述采访和撰稿的工作中去,终于完成40万字的艰巨工程,于2006年交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印制精美,不仅按时高质量地圆满完成了中国侨联交给的任务、为中国侨联50周年大庆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也填补了中国侨联组织史系统资料的空白。

  二是出版了大量涉侨研究专著和论文(包括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已正式出版的专著有4部,论文(文章)100余篇,内容涉及归侨、留学生、侨务政策和华侨人物等各个方面,受到了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同行的充分肯定。

  二 、加强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

  为研究闽南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探讨妈祖文化对华侨华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我所围绕中国侨联主题活动,与文化交流部配合,先后举办了系列大型文化、学术活动,主要有:在泉州举办的闽南文化论坛,在福州举办的“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论坛”和在莆田举办的“妈祖文化与华侨华人论坛”。这三次论坛选题新,规模大,社会反响好。会后,我们将收集到的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编辑出版。这对于拓展华侨华人研究的新领域、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侨务对台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外学术交流,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华侨华人研究论坛”。我们不仅邀请海外名流作专题学术讲座,而且邀请国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共达8次。这样的论坛,对提高我所学术水平,加强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三、开展老归侨口述历史工作,弘扬老归侨爱国奉献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爱国华侨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将他们的口述历史整理出来,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也是华侨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从 2004年开始,我所正式启动老归侨口述历史研究工程。我们依托全国有关省区市侨联、侨史学会,分别在山西、天津、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对老归侨开展“口述历史”工作,共采访了大约300余人,留下600盘、1200小时的录音磁带、音频数据以及有关的照片、摄像。我们把这些有关采访资料以省为单位,进行整理编辑,先后正式出版了《归侨口述录》共6本、192万字。

  四、编辑出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创建侨史研究新品牌

  为了给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学者与侨联工作者提供展示研究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从2005年开始启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计划,正式推出了这套系列丛书。至今,由林明江副主席作序、我所负责编辑撰写,中国华侨出版社和中国文史出版社负责出版的《文库》已达16集,它们是:《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论文集》,《移民、性别与华人社会——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文集》,《华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兼论民主革命时期华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赤子丹心——武汉合唱团南洋筹赈巡回演出纪实》,《再会吧南洋——海南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回忆》,《回首依旧赤子情——天津归侨口述录》,《风雨人生报国路——山西归侨口述录》,《蹈海赴国丹心志——广西归侨口述录》,《五邑侨彦与故乡今昔》,《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研究》,《椰风蕉雨话侨情——海南归侨口述录》,《越南漫笔》,《妈祖文化与华侨华人文集》,《岭南侨彦报国志——广东归侨口述录》,《八闽侨心系故园——福建归侨口述录》。还有4集《文库》现已交付出版社出版。这些《文库》收入了大量有价值的涉侨研究专著和珍贵历史资料,在广大的归侨侨眷、海内外侨胞和侨史研究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五、做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编辑工作,不断提升刊物水平与影响力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由本所编辑室负责编辑,是目前国内唯一公开出版的全国性华侨华人研究学术期刊,已连续十年入选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也是全国侨务系统唯一入选CSSCI的学术期刊。近年来,刊物开辟了新栏目,扶持了年轻学者,增加了海外稿件的采用;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和期刊分类号等也更加规范化,适应了检索和引用的需要,专业水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自2007年起,刊物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广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评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稿质量。在以影响因子或引用次数为准的各类评估中,《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无论是在历史学还是社会学、政治学等研究领域,都获得了较高的排名。五年来,《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共初审稿件约1000篇,编辑校对稿件1000余万字,已正式出版300多万字。

  六、加强资料室建设,为侨联工作与涉侨研究提供资讯

  我所资料室是中央“五侨”中唯一的涉侨图书资料室,以丰富的涉侨藏书为一大特色。五年来,在所有图书资料建立数据库、实行电脑查阅的基础上,我们于2004年进行了资料室的搬迁工作,投资建立了密集型书库及简易阅览室,陆续添置了各种设备,购置了大量新的涉侨图书和增订了多种涉侨报刊,为更好地服务海内外专家学者和侨联领导干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资料室有图书3万余册,其中各类涉侨中文藏书4000余种、7000多册,涉侨外文藏书550余种、600余册,涉侨期刊22种(其中外刊4种),外报16种,以及内报14种,杂志22种。由资料室负责编辑的内部刊物《华侨华人资料》和《外刊快讯》质量不断提高,信息量不断加大。到目前,《华侨华人资料》已编辑到第134期,共刊发300余万字,为读者累积、提供了丰富的涉侨史料信息;编辑的《外刊快讯》资料具有“短平快”特点,平均每周1期,到目前共刊发182期、约300万字,为中国侨联领导和同志们及时提供了侨情资讯。

  七、发挥侨史专业优势,服务侨联中心工作

  我所作为中国侨联领导的学术研究机构,服务于侨联中心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方面也取得新的业绩。

  一是参与中国侨联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的工作。在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命名活动中,我所发挥专长,派员承担展览大纲编写、外出搜集资料和制定布展方案、撰写解说词等工作。继在2002-2003年在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和江西南昌设立三个专题展室后,2005年,我们又在江西上饶集中营革命纪念馆设立了“海外赤子”专题展厅。这些展览展示了华侨参与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弘扬了归国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承担了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关的工作。主要有:根据中宣部的部署,我们为《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提出推荐名单并具体负责陈嘉庚、司徒美堂、邝炳舜、蚁光炎、李月美、冼星海、庄希泉7位华侨人物正式宣传文稿的撰写;协助中国侨联文化工作部主编和出版《华侨与抗日战争》画册;协助海南有关方面搜集琼崖回乡服务团团长符克烈士的材料;还一直积极协助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筹建,在布展大纲的拟订、博物馆的宣传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回顾和总结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五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我们体会到:只有紧紧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于中国侨联的中心工作,研究所工作才能取得新进展;只有坚持侨史研究与侨情研究相结合,侨务理论与侨联工作实际相结合,研究所工作才有生命力;只有拓宽学术交流活动渠道,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才能推出具有价值的研究新成果;只有学术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研究工作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编辑:张冬冬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