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若仅靠引进,没出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中国汽车工业若仅靠引进,没出息”
2009年07月16日 01: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五日电 题:“中国汽车工业若仅靠引进,没出息”

  ——专访中国汽车工业的侨界英才郭孔辉

  中新社记者 张冬冬

  “我非常反对汽车工业老是引进、合资、依靠外国人,这样没出息。我们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要尽快去消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去创新、改进,比别人做的更好。”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郭孔辉将中国汽车工业比喻成一个孩子:要尽快放到地上让他学走路,开始可能会摔两跤,但要让他去锻炼、去摔打,逐渐成长,学会走、跑、跳,这样才能慢慢发展。

  两天前刚刚在北京度过七十四岁生日的郭孔辉,十四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侨界十杰”荣誉证书。几十年来,他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栋梁人才。

  “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个传奇,常人难以理解的传奇。”郭孔辉在吉林大学的助手卢荡副教授说,郭老师非常具有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力,很多学生都特别崇拜他。他能把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快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现在很多人工作都是为了生存,一般人体会不到他的这种快乐。

  一九三五年,郭孔辉出生在福州一个有着可观家产的华侨之家。中学毕业后,他怀着成为“为祖国工业化做贡献的科学家”理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航空专业;入学第二年,该专业并入北京航空学院;读到大三时,学校通知他和另外几位同学转学,原因是他们有“海外关系”,郭孔辉无奈转到了华中工学院汽车拖拉机系;大四时因院系调整,该专业并入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

  “自己经历最大的挫折莫过于大学四年念了四个学校,由学航空变为学汽车。”郭孔辉说,“所幸当时没有因此气馁,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不平静的经历,才得以和汽车结下一份不解之缘”。

  虽然经历的挫折多因“海外关系”而起,但郭孔辉说,现在“海外关系”已不作为“政治上的缺陷”。海外侨胞为中国经济发展做了很多贡献,促进内地与香港、台湾关系发展。很多华侨都是爱国的,“因为祖国的强弱与华侨的地位有很大关系,国家强了他们腰杆能够硬起来。”

  大学毕业时,郭孔辉做的课程设计是“汽车传动中应用自由离合器的设计”,当时能看到的资料只有苏联楚达科夫院士著的“汽车设计”。郭孔辉以该书的公式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时,发现计算的结果和自己推导的结果差别相当大。经过反复推导以后,郭孔辉大胆怀疑:“是不是公式错了?”指导老师没找到郭孔辉的错误,但他说:“年轻人不要太自信”。郭孔辉去找一直很崇拜的教力学的荆教授,没想到几天以后,荆教授对他说,“我从另一个方面推导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之后,郭孔辉不止一次对教科书提出修正。

  郭孔辉说自己“一直不太安分”,也喜欢“勤奋、不太安分的学生”。他曾送给学生一副对联“虚心善以勤人为师,创新不为前人所限”:一个人如果和别人有差距,但认真一些,一天、两天可能感觉不到变化,一年、两年以后,就会发现巨大的变化,搞学问一定要精益求精,态度决定一切;不安于现状,不为前人所限是很重要的,要不然被动接受书本上的东西,就没法创新,要主动消化、理解,在此基础上创新。

  “以论文数量评价科研成就有一定的作用,但把此绝对化并不好”。曾经担任吉林大学副校长的郭孔辉对高校现行考评体系有很多忧虑。他说,考核应用型学科,要考核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发表是一方面,但是不能“唯SCI论”,其他的杂志发表的论文,如果对经济、工程上有很大作用,那就很好。

  郭孔辉称,鼓励学生发表论文,但不一定要发表很多,可以用论文的方式把工作总结一下,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总结出经验和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也可以让其他人从自己的成果中学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一方面提高自己,一方面帮助别人,这也是很重要的。

  郭孔辉说,现在学术上最大的急功近利是弄虚作假和浮躁,“做到三分非要说到十分”。浮躁了以后,学者就追求杂志上、宣传上的效应,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行不通,原因在于他们将很多条件“单纯了又单纯,假设了又假设”,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将其考虑的特别简单,绝对行不通。“单纯理论研究可以在单纯条件下解决问题,而工程就要联系到各个方面,要充分考虑外界环境”。(完)

【编辑:卢岩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