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瀛学医感受到的差距(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在东瀛学医感受到的差距(2)
2009年09月03日 14:59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教授也可以这样当

  我所在的研究中心人员构成比较简单,一个教授、一个讲师、一个助教,其它都是学生和辅助技术员。据说日本等级观念很严格,日语中的敬语就是体现,因此以为日本教授通常会是很严厉和面无表情、高高在上的。意外和幸运的是我的教授是位亲切的老师,生活上教授常询问我是否对日本的饮食习惯,住宿条件如何。但是在学术上他依然是一丝不苟和严格要求的。刚来几个月时,大学院要求新入学的PHD写研究计划,我直到最后期限的前三天才写出来,交给教授修改。教授严肃的说“你应该在递交大学院2周前完成,这样我才有充分的时间修改”。尽管如此,教授还是细致的帮我修改了research plan outline, 连标点和拼写错误都直接给我修正。这样,2天内老教授给我修改了7次,内容和格式令人满意,语法也十分地道,通过这次改稿,我叹服日本教授的严谨和高效率,也给自己一个教训,做事情要提前、要抓紧。教授的专业英语那么强,后来才知道原来当年教授博士毕业后留学美国MIT麻省理工,英语的听说读写自然就拔群了。教授的好几个学生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假期回日本探亲时都不忘来探望他,可见教授的“好人缘”。研究室人员不多,但学术交流却很频繁,除了教授自己去开会,他也会支持助教和学生们去美国、巴西、上海、大连等地开国际学术会议。科里的学部生也会利用假期去美国的医院参观学习。有这样优越的条件,研究者们自然视野开阔,了解相关专业最前沿动态。上半年仅仅往返美国的学术交流就至少5人次,与外界尤其是与科技最发达的美国的如此频繁的学术交流是我没想到的。留学生也可报名参加留学生科组织的去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参观见学。这也从侧面说明为什么讲究洁净的日本人甲流感染比较多,出差去美洲的机会就像我国地方去北京一样,很寻常。

  科室每周2次meeting和seminar,自从我这个留学生来了后,教授都要求大家用英语准备PPT和演讲,这样既锻炼了英语又演习了公众面前发表的能力,等到将来毕业答辩时就不会紧张了。可见日本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很重视实践的交流,既有“笔头”也有“口头”。国内的导师经常忙于行政事务,常常数月不见,很多学生三年读下来见导师不超过10次。国内的同学曾经问我,几个月见一次教授啊,我说“这里和国内可不一样,教授是坐镇研究室的,除了每月8次的例行会议和教授碰头和汇报研究进展和学术心得外,平时教授会不定期与学生讨论实验方向,可以说日本教授是实时监督科研进度的。”

  让我印象深刻的时,刚来时我做酶切和电泳实验总是不理想,出现非特异条带,教授过问了我的情况后,马上在纸上写了实验的具体步骤,细致到内切酶和核酸的用量,并且建议我换用buffer。根据老师的指点我重新操作,真的结果很理想。仿佛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都在老师的脑子里一样,我感叹日本教授的专业太强了,大到研究方向小到实验细节,都可以指导学生,这就是真正的指导教师啊。

  研究室的一位日本人博士明年毕业,正在修改投稿的论文,教授经常将修改后的稿子亲自送到学生室来,从来不麻烦秘书或者在走廊那头喊学生的名字让她自己取。有一次到晚上9点,教授还象一阵旋风般跑过来,把修改的手稿给学生,这时,恰巧他的办公室有电话,秘书已经下班,教授听到了,就象百米冲刺一样跑回办公室,我们几个在门口伸头看着教授矍铄的背影感叹:好厉害啊。助教告诉我原来年近60的教授年轻时获得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是赛艇运动员呢。怪不得我们研究室的墙上贴着划艇海报,标语是:“少犯错误就是最强的竞争力!”看来在日本做科研不光头脑聪明,还要有好的体质,这样在竞争和压力面前才能坚持下来。

  来日本将近一年课题进展有限,有的实验也不顺利,产生郁闷的心情,突然特别想回家,鼓起勇气跟教授谈了想法。没想到教授说“没问题,你可以回去探亲”,然后问我需要多少天,并且问机票是否订了,我不太了解日本网络订飞机票的程序,也不懂日语,因此告诉教授准备请教中国同学,教授热诚的说他正好有时间可以帮我check。最后在教授的帮助下我订到了ANA的往返机票,比较便宜还安全,机上的饮食也可口。怀着感激的心情我想原来教授可以这样当的,对学生如此亲切,不是学生给老师check各种资料,而是教授亲自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日本的作息时间

  刚来日本时,我曾惊讶这里午夜11点的火车还有那么多乘客。看来日本人的生活作息是夜莺式的,习惯于国内的百灵鸟式的生活起居的中国人刚开始真是熬不了夜。初来研究中心工作时,我早上9点半到,担心迟到,在科室居然算是早到的,和同学打招呼说“白天好”,日本同学回答“早上好”,好搞笑啊!在国内7,8点之前才叫早上,这都快中午了啊。后来同学告诉我“只要是白天第一次见面,都说‘早上好’,况且日本人的工作时间通常是早上10点以后开始的啊。”经过几个月的调整,我也能象科室里其他同学一样晚上工作到10点以后甚至通宵,早上8点半起来,10点到科室报到。我想可能这与东京的气候有关,在晚上的时候天气凉快人很清醒,环境也相对安静,工作效率会高点。国内的仪器通常每天早上开机,下班关机,周末除了急诊都关机。这里的仪器24小时开机。除了检修,有的仪器几年都不关的,一方面说明仪器耐用,一方面说明仪器的利用率高。周末和节假日日本同学们也来实验,风雨无阻,任何仪器都在开机和调试最佳状态节省了繁琐的开机初始化调试程序。

  有一次我在学校的图书馆看书,读到一本东医齿附属病院的院长的退职成绩总结集,这位日本教授居然发了146篇SCI的文章,全是好杂志的英文论著,真是很惊叹啊。目前国内也从重视文章的数量到重视质量,很多大学要求博士需发两篇SCI索引的论文才能毕业。国内学医目前比较热,生源丰富,我曾就读的医科大学一个年级硕士800多,博士200多,全校在读硕博加起来有近3千人。而东京的这个医科大学硕博大概总共只有200多人,人虽不多,成绩斐然,每年发表的文章无论数量质量都高于我们。

  我想效率和勤奋是获得那么多科技成果的重要因素。都说日本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可是勤奋的日本研究者们熬夜通宵实验和利用节假加班屡见不鲜。“红日子”是3天连休的周末,我曾经好奇的问过教授日本为什么有这么长的周末,教授说二次大战后日本人为恢复经济努力工作,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很多人累倒在工作岗位,政府想让人们好好休息,恢复精力,所以设置了长休周末,原来如此。日本国土面积不大,资源匮乏,地震台风不断,战后百废待兴,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恢复经济,而且位居世界经济强国实在值得借鉴,我想与日本人踏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分不开。

  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坐日本的电车通学时,都能看到很多日本人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书或本子,津津有味的阅读,或是仔细核算计划下一步的工作,使枯燥的旅途变得有意义。即使交谈也多轻声细语,唯恐打扰到别人。日本人是这样喜欢读书学习,使原来习惯坐车就东瞅西望,喜欢旁若无人高谈阔论的我感到汗颜。从日本人身上我看到坚韧执着和团结,还有珍惜时间和讲究效率,它是攻克困难的力量,值得我们去体味去学习。

  无论如何,我在日本的科研生活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在日留学的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浓重的一笔,我将学到很多感悟很多收获很多,它正在也必将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现在和将来它始终是我人生之旅的一抹亮色。

  我想说:在迎接新中国诞辰60周年的时候,我这趟日本没有白来!我看到了差距,更看了自己未来报效祖国的方向。

  (此文系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与《日本新华侨报》社“中国心·赤子情”国庆60周年征文选作;作者: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大学院/王亚婷)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