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遭遇“软肋” “汉语热”前难题待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华文教育遭遇“软肋” “汉语热”前难题待解
2009年10月16日 0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五日电 题:华文教育遭遇“软肋” “汉语热”前难题待解

  中新社记者 张冬冬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教育。”如今海外华文教育遍地开花,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而不断升温。然而,华文教育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缺少当地教育部门支持、学校缺乏资金保障、师资力量缺乏、教材缺乏针对性等。

  在向第一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提交的论文中,海外华文教育界人士尽管为全球“汉语热”兴起带来的海外华文学校新机遇所鼓舞,也在畅谈经验的同时坦陈了困境。

  “菲律宾邻近中国,隔海相望,拥有几百万华侨华人,华文教育理应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方兴未艾,但遗憾的是,我们所看到仍然是畏缩不前。”菲律宾马尼拉爱国中学校长陈金灿直言当地华校困境:当教师“一气、二差、三低”,受学生家长气;福利差,环境差;社会地位低、工资低、成就感低,华人青年不愿加入华文教师行列。

  美国芝加哥希林UIC中文学校校长何振宇最大的感触是,“华文教育受社会大环境的钳制”。他感叹,北美的华文业余教育实际上还是第二语言的教育,尤其那些主要说中国地方语言的家长们,更不能建立标准普通话的小环境;加上东西方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孩子们在成长中主要接受的是主流的西方文化。

  “缺乏财力,尤其缺乏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是海外华文学校的先天性缺陷,也是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维也纳中文教育中心理事长赵国刚说,目前欧美地区的中文学校基本模式都是业余性的操作与管理,学校长期面临校舍不能保证的困境。师资队伍基本上是业余兼职,教育背景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很大,教学效果很难有大的突破。

  来自加拿大亚尔伯达省卡尔加里市的杜绮玲对此深有同感。她说,学生来自不同的族裔或不同的中文背景,中文水平参差不齐,令教学难度增加。

  她还建议,中国官方应支持中文学校与当地政府机构的关系发展。“如果中国驻当地代表机构能以官方名义,颁发奖牌或奖状予卡城公立教育局和出租校舍给中文学校的卡城公立学校,以表扬他们对华文教育的支持,定有助于促进和保持双方良好关系。”

  始创于一九九四年的英国中文学校联会可谓海外华文学校抱团发展的范例,该联会目前共有约一百所会员学校,在校学生总数超过一万三千人。联会会长鲍陈咏梅说,近年很多会员学校在经济上遇到困难。政府资助减少,课本价钱增高,筹足经费甚感艰难。

  今年八月,中国华文教育联席会议考察团赴欧洲考察华文教育情况,先后走访了英国、荷兰和法国的中文学校和华文媒体。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赵阳表示,中国政府涉侨部门今后将加强协调和联系,在教材、教师培训以及夏令营交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还将通过政府间和教育部门间的沟通,寻求当地政府对华文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促进华文教育办学机制的改善。但他也强调,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归根结底要以海外侨胞的力量为主,中国政府涉侨部门会在更大程度上给予支持,“但终究只是辅助性的”。

  近年来,中国国务院侨办大力扶持海外华文教育,通过编写发行华文教材、开展师资培训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等,帮助海外侨胞尤其是华裔青少年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设立了华文教育专项奖学金,支持海外华裔青年及现职华文教师来华接受系统学历教育,为海外华文学校培养未来骨干师资力量。

  即将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将主题定为“抓住机遇,凝聚力量,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正是为了让海内外各界在开展华文教育工作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共识,携手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促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完)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