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暨南校友会的辉煌历史:跨越半世纪的传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新加坡暨南校友会的辉煌历史:跨越半世纪的传承
2009年11月25日 1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会所所在的公寓——风景楼去年集体出售,位于顶楼的校友会会所将随之被拆除。今年2月间年轻的执委们专程陪同邢济众(左五)、陈共存(左六)、周家骢(坐轮椅者)三位老校友前往风景楼告别,在顶楼的天台上,留下了大家对会所最后的记忆。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1月25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新加坡的中国著名大学的校友会中,哪一个历史最悠久呢?“那肯定是暨南大学。”来自广州、36岁的电脑工程师黄中,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

  已是新加坡永久居民的黄中,两年前从老一辈校友手中接过棒子,担任起这个已走过68年历史的新加坡暨南校友会会长。

  “68年,是从正式注册算起。”黄中说,据老校友们回忆,早在1941年正式注册前,本地就有暨南校友会的组织了,相关活动可追溯到1928年。当时活跃的校友包括陈万安、李光前、林邦彦、王济堂等一批本地华社的名流、先贤。

  暨南校友会为什么有如此辉煌的历史?这就不能不从暨南大学谈起。

  暨南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地位独特的一所学府;她不仅是百年老校,也是一所著名的“侨校”。她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思是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于四海。

  所以从一开始,暨南就以招收“侨生”为主。而当时在海外,包括南洋,都还没有中学以上的华校。受华文教育的华侨子弟,在小学毕业后就面对升学难的问题,这一情况直到1919年陈嘉庚创办华侨中学后才得以改观。所以,暨南学堂早期也提供中学教育。1909年,14岁的李光前因成绩优异,得到当时中华总商会会长吴寿珍的资助,到暨南求学,成为本地最早、最著名的暨南校友之一。

  因为特殊的历史渊源,暨南大学新加坡校友会是中国大学在新加坡的校友会中历史最悠久的,从正式注册算起已有68年。李光前、刘抗、盛碧珠、陈共存、庄右铭、邢济众等本地闻人都毕业自该校。目前,校友会里的八位老校友,年龄也都基本在90岁以上。暨大新加坡校友会也可能是最“富有”的校友会——去年,会所所在的公寓整体出售,校友会因此得到了一笔250万元的巨款。自2007年,来自中国的年轻校友开始全面接班,实现跨越半个世纪的传承。

  百年沧桑 华侨最高学府

  黄中说:“暨南大学的历史跟中国近代史和海外华侨史是分不开的。”当时,海外华侨积极支持孙中山革命,暨南学堂也弥漫着一股革命思潮,所以在1910年被袁世凯下令停办,1917年才得以复校,1923年迁往上海真如,直到1927年北伐军占领上海后,才正式改组为国立暨南大学。

  1927年至1937年,作为国立大学,暨南发展非常快,招收并培养了大批华侨英才,人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学子”。那个时期,曾在暨南大学执教的包括郑振铎、梁实秋、王亚南、周谷城、钱钟书、胡愈之等一大批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暨南大学很快赢得了“华侨最高学府”的美誉。

  抗日战争爆发后,暨南大学从上海真如迁入租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闯入租界,暨南大学被迫迁往福建建阳,坚持办学。直到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迁回上海,不久便与复旦和上海交大合并了。

  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复校,但由于当时的政治阻隔,南洋华侨入学者极少,即便有,也是有去无回。所以,新加坡暨南校友会一直是以真如和建阳时期的学生为主,从1940年代末,便不再有新血加入了。

  苦等半个世纪 终于有了传人

  据黄中介绍,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暨南校友会曾一度非常兴盛,人数发展到150多人,并于1969年集资,在市中心的私人公寓风景楼购置一套面积达4600英尺的会所。但是后来由于会员老化,开始逐年萎缩,1990年前后,会员只有50人左右。后继无人的问题,成为压在老会员心头的一块巨石。

  那时,本地最年轻的暨南校友都已近古稀之年,更多的是在七八十岁以上。岁月不饶人。老校友们心里都清楚,如果十年内再无人接班,那么历史辉煌的校友会,就将静静地消失在历史中。

  恰在这时,喜讯传来,新中两国在1990年10月3日建交。随后,新加坡开始向中国学生和专才招手。1992年迎来了新中两国政府间交流计划下的第一批学生,其中就有暨南大学选派的新生15名。黄中就是这15人之一,那年他才19岁。

  第一次受邀参加校友会的活动,黄中感觉“好亲切!”面对全部都是祖父祖母级的老校友,也让他心情有些复杂。“我当时知道,很多老校友在本地声名显赫,可他们对我们,却都平易随和,让人感动。”黄中说,“那时我们还不可以入会,只是受邀参加活动。直到后来拿到PR,我才成为校友会的一员。”

  在暨南校友会1992年的大事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了当时的情况:“暨南大学毕业生来新服务与进国大攻读博士学位者日众,校方并选派入学新生十五名来国大留学,彼等将来可成为本会新血,本会将毋庸为后继无人而担忧。”那种如释重负的情绪跃然纸上。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