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归属感 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养老渐行渐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需要归属感 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养老渐行渐热
2009年12月22日 16:57 来源:上海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些大城市的生活条件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海外居住多年的老华侨华人,血浓于水,即使移居海外多年,仍眷恋故国,一旦经济能力许可,大多在祖(籍)国置业,体现了华人的恋乡情结。他们除了觉得家在海外,还应该在自己的祖(籍)国也有“窝”。

  一些海外华侨华人步入晚年时,觉得还是住在人气旺盛、熙熙攘攘的中国心情愉快,回中国购房置业安度晚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加拿大打拼30年

  带着退休金回国

  对于74岁的老人刘兴东来说,此生最重大的决定不是在44岁操着一口广东话踏上加国的土地,而是在定居加拿大后将5万多加元积蓄变成老家一栋占地10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楼。

  在加拿大打拼了30个年头之后,老人带着退休金回到中国。家乡的小楼,成为他安度晚年的所在。“人老了,就要回来。”刘兴东说,“政府的政策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变得很方便。”

  刘兴东的邻居、开平市政协副秘书长谭健民说,在开平,回到原籍地养老的华侨华人目前已经超过2万人,几乎每个人都像刘兴东一样拥有自己的楼房。

  买地、建房、娶老婆,是几乎所有江门籍男子回老家必须操办的三件大事。拥有自己的房屋,在这些谋生海外的男人们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是落叶归根最基本的保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门开平籍华人归乡建房。1830多座融合了中西建筑艺术风格的碉楼矗立在绿树掩映、河塘清澈的乡间。直到20世纪下半叶,建房养老的传统未曾改变。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出台《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权交易合法化。江门籍华侨华人归乡建房的热情再次燃起。刘兴东是其中一员。

  吃苦耐劳的性格使得刘兴东在温哥华的华人餐馆逐渐安身立命。9年后,他到渥太华操办自己的餐馆,贩卖烧鹅、腊味等广东美食。1992年,他二度回国,办成了买地的大事。

  此后几年间,这位渥太华的中餐馆老板,每天想的最多的是江门正在修建的房子。1996年,房子建成。2001年,小楼所在的幕涌路建成商业步行街,各色时髦商铺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

  “买地的时候,我就觉得交通方便,有前途。”刘兴东的生意头脑没有辜负这笔投资:一楼的店面租出去,每个月可以收益3000元。加上固定的退休金,2005年回到中国居住,老两口根本不必为生活费用而烦恼。

  年逾古稀的刘兴东没有太多爱好,闲来只是喝喝茶、聊聊天。老人最热心的是公益事业,办小学、修路,都会慷慨捐赠。这些天,他念念不忘赤坎镇一条正在讨论修筑方案的乡间公路。几个老华人一起凑了40万元资金,“过完年把路线定下来,就可以开工了”。

  刘兴东说,能看到家乡的变化就很开心,如果其中有一份自己的力量,会更开心。

  受十多名亲友委托选房

  从小在杭州生活的周延国,20多岁移民美国,一待就是30年。最近,周先生经常盘算退休后的生活,每年回杭州探亲一趟。目睹城市建设一日千里的变化,感受到大城市居住环境方面的进步,决定回国置业,希望在自己的故乡颐养天年。

  在对杭州、上海、深圳等多个大城市比较后,周先生最后决定在杭州置业。他自称是游乐主义者,人们常说“玩在杭州,食在广州,死在柳州(因棺材出名)”,这是他选择杭州终老的主因。同时,他还受美国10多名有意归国置业的亲友委托挑选房子,希望年纪大后结群而居。“大家住在一起,不但彼此有照应,打麻将也够了”。

  他表示,购置房产主要是为了以后回杭州居住,很多乡亲像他一样,买房时一次付清全部款项,不喜欢贷款。

  周延国说,除了传统观念的感召,现实的考虑也是不少华人选择回国定居的一个因素。部分退休华人的收入不高,仅靠积蓄或社安退休金补助生活,日子并不宽裕,回国生活就相对省钱。美国的平均退休年龄本来是65岁,目前更有逐年提高的趋势。有的人到了退休年龄,迫于生活压力还要继续工作。而中国大陆生活费用较低,可以提前退休,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

  另外,中国经济这些年来快速发展,有的大城市生活条件已经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一些华人在海外住久了,步入晚年时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住在人气旺盛、熙熙攘攘的中国更加心情愉快,故而回国置业、安度晚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我在美国老年公寓觉得孤单”

  “现在,中国已经取代了美国纽约成为美国中产阶层华侨华人的理想退休之地。”了解到这种变化,今年49岁的美籍华人林先生,在纽约开了家专门提供退休咨询服务的公司。

  公司主要负责给那些退休后想要定居中国的海外华侨华人提供包括购房、教育等在内的退休咨询服务。林先生说,开业以来,他已经成功帮助13对退休夫妇定居在上海。

  79岁的熊德才是美籍华人,他的二子一女都在美国。经过林先生帮忙,女儿把他送到上海的“金色港湾 ”老年公寓后,他再也没有回过美国。他说:“不是不想子女,是住在这儿太开心了。”据了解,在北京、上海,不少养老院都住着熊德才这样从海外回来的老年华侨华人。

  不难看出,在规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时,不少华侨华人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做出这样的选择,不少人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特别是对于第一代移民而言,他们往往不是专业人士,收入不高,仅靠积蓄或是政府的养 老补助生活,日子并不宽裕。拿着同样多的钱,回国生活就舒服多了。因此,回中国养老成为很多第一代移民的选择。

  “中西方文化对于‘幸福晚年’的理解是不同的。”熊德才说,“对华侨华人来说,幸福晚年除了不愁吃穿,还要儿孙绕膝,阖家团聚,临终时有儿女随伺在侧。但这在西方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少华裔老人都会选择住进老人公寓。我也在美国的老人公寓住过,还是觉得孤独,因为大部分老人院在制定规章时,都是只考虑西方老人喜欢安静、怕吵闹的习惯,但华裔老人大多好热闹,所以最终还是在国内住下来了。”

  还有一些华侨华人决定回国置业养老的理由似乎更简单:他们最终还是离不开合口味的家乡饭菜、亲切熟悉的乡情乡音以至随时都可以凑成一桌的麻将牌友……这样的晚年生活,在国外是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归属感。其背后,是一种巨大的中华文化亲和力和牵引力使然。

  “如今,国内大城市生活很舒服,吃住条件和国外没有什么差别,生活习惯还更适应,尤其是食品。而且国内的生活费用较低,可以提前退休,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熊德才对记者说。 (晓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