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旱灾牵动全球华人心 海外侨团发起捐水行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中国旱灾牵动全球华人心 海外侨团发起捐水行动
2010年03月31日 16:57 来源:上海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30日,华夏董氏兄弟集团执行董事、旅澳大利亚侨胞董佩永通过国务院侨办“侨爱工程”向西南五省捐赠价值2000余万元人民币的物资,帮助灾区民众缓解饮水困难。图为国侨办主任李海峰接受董佩永捐赠。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自去年入秋以来,中国云南省及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旱灾,给灾区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众多海外华人的广泛关注。近日来,海外华人社团、华文媒体以及各类华人机构纷纷组织华侨华人,发起捐款捐物,以“捐水行动”为西南旱区献爱心。

  “我想回家去送水”

  “西南旱区灾情一直牵动着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的心。”生于云南的纽约华商徐哲在海外经商已有10几个年头,当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了解到家乡的旱情越来越严重时,他迅速组织公司员工进行捐款。“公司上下不管是华人还是老外,纷纷慷慨解囊,大家的心情都一样,尽管远在异国他乡,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关怀。”

  “网上关于旱情的报道越来越多,每次看到照片禁不住都会留下眼泪。现在母亲跟我一起生活在国外,她很牵挂家乡的亲人,天天拿着亲人的照片跟我说,赶紧问问他们现在怎么样了。看到老泪纵横的母亲,我的心情非常复杂。看到新闻里有好多志愿送水人,我也想加入。”徐哲说。

  像徐哲一样“受煎熬”的海外华人还有很多,“尽管我们生活在海外,但我们的心与祖国相通。”在意大利米兰留学的王睿说,在中国留学生圈中,大家都很关注家乡的大事小事,各学校留学生经常互通有无,迅速将最新的灾区信息以及当地的捐款方式传达到每一个留学生手中。“我们聚会活动时,都会关注旱情的发展和灾区人民的生活,希望在假期时能回国前往旱区,尽份力。”王睿说。

  华人社团媒体齐行动

  又是一次大灾,虽然没有汶川地震带来的那种撕心的痛,但干渴给生命和生产造成的威胁足以震撼人心。海外华侨华人的社团组织也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上上下下关注旱情,开展各类活动支援旱区。

  打开华人留学生论坛,可以看到各种关于西南旱情的帖子都被管理员设成红色标示,当读完下面的评论时,可以体会到那种海外同胞对祖国人民的关爱。

  “雪灾、地震、大旱,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们的国家,我们愤怒,但我们没有时间去抱怨,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关爱。身处海外,我们的心属于祖国。”这是一个澳洲华人社团在当地华人论坛中的帖子。下面紧接着有大约20多页的评论,当地的华人纷纷表示愿意捐款捐物。社团负责人小爱表示他们已经在筹备捐款活动。

  华人社团在华侨华人中起着重大作用,面对旱情,他们积极开展活动配合旱区援助。3月23日,英国大本钟奖组委会、英国华人青年联会、全英华人专业协会和英国福建青年商会联合向全英和全球华人发出援助倡议,希望大家向中国西南旱灾灾区捐款捐水。同日,CMAIN(海外华人互助会)为海外华人救助西南旱灾,建立捐款渠道。同时,来自美国、法国、葡萄牙、瑞士等国家的华人社团也已行动起来。

  各国的华文媒体也充分发挥自己的宣传优势,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在3月26日发出关于援助西南旱区的倡议,得到了当地华侨华人及社团的大力支持。

  记者手记

  谁说远水不能解近渴

  两年中的雪灾、地震已将中国折磨得变体鳞伤,而西南地区百年大旱,使每个人的心中在此时又空出一个位置给旱区的灾民。此时,“海外兵团”也将援手伸向了中国西南地区。

  华侨华人漂泊他乡,辛苦打拼,谋生不易,他们捐出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都凝结着对亲人的思念。也许他们的钱只能给旱区带来几箱矿泉水,但那份始终牵挂祖国的心尤为重要。在采访中,有位印尼老华侨告诉我:“在祖国需要帮助的时候,就算少吃一口饭,少喝一口水,我都会付出。”

  所以,请不要质疑他们的钱物能够给旱区带来多少帮助,更不要忘记这支永远属于祖国的“海外兵团”。(彭卡 刘浩)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