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情结搭起上海世博"经脉":华人设计师展才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中华情结搭起上海世博"经脉":华人设计师展才华
2010年04月28日 10: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8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中华情结”,可谓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中的一条“经脉”,并非中国展馆所独享。其它国家馆巧用的“中国元素”,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智慧血脉交融,有了一种亲缘关系。同时,也不乏有华人设计师施展才华。

  先锋新加坡馆有中华内涵

  世博场馆中,除中国展馆,新加坡国家馆的中华气息更浓,不仅因为新加坡与中国关系非常密切,还在于它的设计师就是一位华人——陈家毅。

  陈家毅1984年毕业于伦敦建筑联盟,1990年便于伦敦成立了陈家毅设计事务所,由他设计的新加坡怡丰城内的Page One书店曾赢得过新加坡设计师的最高荣誉——“新加坡总统奖”展览设计、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类年度最佳设计奖。

  “城市总是在变与不变、交融与排斥中行进,而其中的张力便如同交响曲中乐章的回复与变幻,让人感到美好。”这是陈家毅的建筑设想。上海,这座陈家毅仰慕已久的中国城市,以城市为主题举办本次世博会,让他感觉到设计师有了“随心所欲”的更广大空间。最终,他以“城市交响曲”的创意中选新加坡馆设计提案。

  陈家毅期望用“最先锋的形式承载最传统的内涵”。于是,新加坡馆形似“音乐盒”,交织各种元素,让游客如同置身于旋律中心。葱郁草木掩映,水柱聚散起落,为夏日的世博会发出清凉而悦耳的韵律。站在卢浦大桥上,看着展馆顶部绽放的新加坡花园景观,新加坡现代化水平与领先科技有了生动写照。没有歌功颂德,没有说教,人们自然会如陈家毅所想,感悟能居于花园城市中是何其美好。

  设计新加坡国家馆,陈家毅完全配合世博的主题来发挥。中国馆用了很鲜艳的红色,新加坡馆则以银灰色和绿色作为景观部分,以衬托出整个“中新味道”,可谓完美配合;因为个人很喜欢苏州和杭州的一些亭台楼阁,陈家毅还在展馆中设计了亭式餐饮和纪念品。细心的游客可能会注意到,新加坡馆并未占满场地,这也能看出对中华设计理念的传承——在美学上“留白”。而行走在馆中,没有红墙绿瓦的表象,华人游客仍能不时从细节上发现中华传统建筑精髓的现代化呈现。

  中日合力培育蚕宝宝

  日本国家馆有一个可爱的名字:“紫蚕岛”。而这个巨大“蚕宝宝”,也是中日设计师共同培育出来的——来自日本千叶大学的中国籍博士生施燕冬,是日本馆的主要设计参与者。

  “紫蚕岛”的爱称,由中日两国民众赋予。淡紫色的建筑外观,映射出灿灿阳光与凛凛波光;蚕茧似的弧形穹顶造型,寓意从茧中抽丝织绢的工艺从中国传入日本,象征中日两国丝茧般的密切联系,像“蚕有长寿”一样代代相传。

  紫红色在日本象征高贵,优雅,又是日本国花——樱花的颜色,同时也符合中国节日气氛及中华民族的审美喜好。而“紫蚕岛”所用的紫色与珍禽朱鹮羽毛上的紫色酷似,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曾向日本赠送朱鹮,又能体现中日两国友好。

  沙特月亮船 中国人手中起航

  在上海世博园,有一个由中国建筑师参与设计的外国自建馆,那就是主体建筑像一艘“月亮船”的沙特阿拉伯国家馆。参与驾驭这艘船的王振军,是中国电子工程院设计院集团总建筑师。

  沙特是中国南方到阿拉伯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中最重要的驿站之一,当沙特人思索怎样用最好的象征方式来表达中沙友谊时,王振军想到了阿拉伯神话故事中的“月亮船”,设想它盛满了宝藏,也盛满了对中国的感情,载着沙特的梦想和友谊,行驶到中国现代之都上海。

  游客登上这艘船,回头可望见一千多年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场景。屋顶花园树影婆娑,大块自然形状的岩砂堆叠成平台台阶,大片的石子沙砾间镶嵌着青青绿地,生机盎然,凸显沙特馆的主题——“生命的活力”。在此,可以远眺黄浦江两岸风光,融入世博会盛景。身处馆内,你还能获得真实“体验”,不需要被动去“看”。1600平方米的IMAX影院,不把观众限制在座位上,任人在悬挂于影院空中的步道上自由走动,从不同角度体会巨幕电影的震撼力。

  美国馆 华人勇做经济后盾

  作为举办世界博览会次数最多的国家,美国此前不断闹出缺席上海世博的风波,据说主要原因就是被经济危机弄得差钱。

  不过,出生上海的美籍华人蒋一成自行筹资一亿美元,成为美国国家馆的重要经济后盾,最终帮助美国馆亮相上海。

  其实,正是蒋一成2004年至2006年多次出入白宫和国会山庄,最终获得国会与政府支持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允诺。

  以色列馆 阴阳合抱太极图

  中国成为世博会东道主,让许多参展国聘请了懂中国文化、中国语境的“中国通”设计建筑展馆,竭力拉近各国与中国的心灵距离。以色列国家馆就是一个明显例证。

  以色列馆的外形,引发不同解读,有人说它是“蜗牛”,有人说它是“两只手”,有人说它是“贝壳”……而在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的眼中,以色列馆建筑要表达的是立体化的“阴阳合抱”太极图,一幅与中国颇有渊源的“东方画卷”。

  该馆设计师哈伊姆·多顿也坦言,造型既来源于他在中东和中国的游历,也受教于老子的道家阴阳学说和犹太文化的精髓,两座建筑紧密相依代表了人与人、人与地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这与哈伊姆·多顿的个人背景有关:其外祖父曾在中国生活,其母1910年生于上海,他本人能讲汉语,甚至能用上海话寒暄几句。哈伊姆·多顿曾解释,想“结合”自己与中国的渊源,用作品描述两国之间相互借鉴的东西。因而,只要观者用心,总能在这个馆中找出两个国家中的文明精髓。(张扬 栾树 贲芃)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