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成家暴高发群体 透析背后的隐情与无奈(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海外华人成家暴高发群体 透析背后的隐情与无奈(3)
2010年05月13日 14:18 来源:上海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观点

  美国家暴救助机构行政主任刘元芬:

  为拿绿卡忍受暴行,不值得!

  在我们救助过的遭到虐待的华裔家庭妇女中,有一大半会重复这样的话语:“这都是命,我认命了。”

  很多妇女受到家暴仍不敢离开丈夫,主要原因是她们是通过婚姻移民赴美,担心离开丈夫就会失去正在等待中的绿卡。其实,这样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是因为她们对美国法律不了解,忽视了自己的权益,甚至有人为此赔上一条命,实在令人遗憾。

  在美国,无论什么族裔、是否为美国公民,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均可以得到许多援助。

  美国国会于1994年通过《反对妇女暴力行动法》(Violence Against Women Act),当家暴事件发生后,受害人可填I-360表格,让自己成为该法的请愿人(petitioner),这还包括已离婚者。成为请愿人后,即使是非法居留美国或偷渡来美者都不受限制,可以在未来申请绿卡。但若曾经用假身份入境者则可能不受此法保护。

  另外,美国的移民法先后在1996年和2000年进行了两次修改,法律规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自行申请绿卡,即使离了婚,受害者2年内仍然可以申请调整居留身份。

  家庭暴力不会自动消失,女性应该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而那些受害者的亲朋好友也应该了解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必要时刻伸出援手。必须打消认命的观念,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能有效防止家庭暴力。

  上海时空心理咨询事务所首席心理分析师严正伟:

  第一次动手,就应接受心理咨询

  家庭暴力从心理学上讲,是愤怒累积到一定程度、压抑之后爆发形成的攻击性行为,分冷暴力与强暴力两种。

  强暴力施行者通常男性居多,是一种“外强中干”的表现,说明他们的内心其实很虚弱。对于海外华人家庭来说,社会环境的压力更大,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人格特质、受教育程度和成长背景的关系更大。

  要预防家庭暴力,一方面,在不愉快的时候要尽早处理,多找朋友、家人沟通。而一旦出现症状,形成病态,必须马上找心理医生治疗。

  另一方面,一旦配偶出现强暴力行为,哪怕是第一次,也应当前往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必要的辅导与疏导。

  有人说,“男人只要第一次动手,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句话成立的概率至少有90%。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人格特质、成长背景中,可能一直有与家庭暴力有关的因素存在,一旦第一次突破忍耐极限,就可能引爆。

  其实,华人在海外,应当把看心理医生看作是感冒了要打针吃药一样普通。所以,海外华人不要有负担,应该向外国人学习,一旦有心理问题,马上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如果能及时得到专业的帮助,将有利于防止家庭暴力的升级与恶化。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