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领养华人儿童面临身份危机 回国寻根障碍多(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美国领养华人儿童面临身份危机 回国寻根障碍多(2)
2010年06月15日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领养儿童回中国寻亲障碍重重

  “我叫哈莉。我在1995年被领养,我现在生活在美国。我喜欢唱歌、拉小提琴和跟朋友出去玩。我现在过得很好,但我想找到亲生父母。”在长江之畔的一个村子,珍妮·巴特勒和养女哈莉把一则中文寻人启事,贴在了村头一堵墙上。哈莉当年就被遗弃在那个村子。不到几分钟,一名妇女从隔壁餐馆走出来,接着好像发现了什么。

  这名妇女盯着14岁的哈莉,又看看贴在墙上的婴儿照片。“天呀,她看上去像我表姐的女儿!”她脱口而出。接着便是几通电话。那天晚上,哈莉见到了她的生身父亲及亲姐姐,这次团圆的感觉好极了。

  对于成千上万个领养中国儿童的美国家庭来说,这种遭遇实属罕见。这些家庭越来越多地返回中国,不仅仅是作为游客去爬长城,让她们的女儿(被收养的多为女孩)沉浸于中国文化,而且也是做“侦探”,试图揭开生身之谜:我的孩子是谁?她的亲生父母是谁,来自哪里?她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有无兄弟姐妹?最重要的是,她是如何被遗弃、成为领养儿童的?

  现在这些被领养的孩子大多数还很小,但随着这些女孩逐渐长大成人,预计今后想寻找亲生父母的人会越来越多。但那些想要“寻根”的美国人遇到了种种障碍,比如不会说汉语、不熟悉中国文化、孤儿院记录不全或错误以及官僚主义。

  中国视抛弃孩子为非法,其结果是,在中国那些没人要的婴孩,通常都是被人秘密遗弃的。美国米拉斯维尔大学副教授常昌福(音译)说:“几乎所有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孩子,与生身父母的纽带永远断了。”常教授制作了不少有关中国领养儿的纪录片。

  据常昌福教授介绍,他知道约有20个领养家庭找到了孩子的亲戚,但比起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数万名被美国人收养的中国婴儿,这个数字可说微乎其微。重庆市某孤儿院的一位志愿者翻译王晓黎(音译)说:“一般来说,孤儿院只知道婴孩被发现时的地点和时间。有时候,他们不愿对领养父母透露太多。”王晓黎经常为领养父母与孤儿院之间牵线搭桥。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