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住院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美国住院记
2010年06月22日 16:42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女友小东去年喜得一子,于是接父母来帮忙照顾新生儿。一转眼,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小东和她的美国老公为父母定好了返程机票,就等着装箱动身了。

  机票签在星期六,然而就在星期三的下午,小东的父亲开始肚子疼。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无论多难受,都愿意扛着,而不是马上就医。况且马上就要回国了,他可不想在这里付医药费。

  然而这次硬汉扛不住了。星期四下午,疼痛加剧,到了星期五的下午,他已经疼得无法走路,而且吃什么吐什么。小东学过点中医,给父亲一把脉道:好像是阑尾出问题了,我们去医院看看吧?父亲一摇头答:不去!我阑尾没事!刚结婚那会儿我得过阑尾炎,医生给保守治疗,这么多年都没事情,现在也不会有事!

  小东和她老公JOE,都是属于合同工,没有医疗保险。她父母刚来的时候,她也给他们买了保险,后来手头紧,况且发现保险不包旧疾,于是就在一个月前取消了。

  美国看病贵,早前经济好的时候,对于来美探亲的亲属,凡年龄满65岁的,可申请白卡,免除一切医疗费用,可小东父亲才64岁,无法享受这个待遇。当然也有说法是,美国是父债子不偿,但是也听说如果父亲回国后拒绝偿还,以后再申请来美国就不那么容易。更有一层意思就是:中国人不喜欢拉饥荒,那样夜里睡不踏实。

  小东就在父亲的坚决反对和自己的反复思考中又度过了几个小时。她父亲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已到了无法排尿的地步。这时候她的美国老公JOE拍了板,马上叫救护车!小东父亲还在坚持,想等到回国再治。小东的母亲终于发火了,这才于当晚快九点的时候送去了医院。

  小东父母自己的诊断是前列腺炎,并且也这么跟当晚值班的医生说了。要说他们选的是号称全美最好的医院,不过呢,医生却和别处一样,也是良莠不齐的,又因为是大医院,实习医生尤其多。那晚是个什么样的医生无从调查,不过他显然很尊重病人的意见,按照病人的要求当前列腺炎给治了。用导尿管排了尿,给打了针退了烧。虽然他也弱弱地建议了一下:“要不要照个片子再看看?”

  从叫救护车到那一时刻,除了进医院的时候交了1500元的押金外,那是第一次提到钱的时候。5000刀。小东犹豫了,JOE 也不坚持了。两个人就陪着父亲在医院里待了一晚。到了早上快九点的时候,小东父亲穿好衣服,办好出院手续,就在准备动身的时候,接班的医生到了。他很肯定地说:就我20年的从医经验,我觉得你这是阑尾炎,希望你们能考虑一下,拍个片子确认。

  片子的结果很快出来了,阑尾已经破裂,需要马上动手术,不然有生命危险!接下来又做了一系列的测试和准备,然而手术时间却迟迟无法确定。医生和手术室均有限,且妇孺优先,小东的父亲只好等。等到手术终于结束,JOE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

  一进门,JOE就对我大声诉苦道:我们美国人一向喜欢抨击加拿大的医疗制度,可是这次发生的事情是多么可笑!从昨晚到现在,明知道病人有生命危险,还拖了那么久才做手术,我真为美国感到羞愧!加拿大至少看病不用交钱,我们呢?交那么多钱还要受此待遇,简直荒谬!

  我理解一个人在疲劳的时候是听不进去不同意见的,他从星期五晚上离开起,已经快24小时没合眼了,所以我也不去跟他解释,只叫他赶紧洗澡休息,我和阿姨把小孩哄睡后,我还得开车把阿姨送去医院,把小东接回家。我们终于在10点多离开了,到了医院,小东自然又是和妈妈交待,和医生护士交待(好在医生护士都会说中文),我在午夜后才回到了家。

  接下来的几天,我就在小东家和医院之间跑来跑去。小东怕开车,孩子小,她又怕把老公累坏,所以我就每天把她和她妈妈轮流接换,照顾她爸爸。至于钱的事情,除了开初的押金,中间只和她父母了解了一下他们两老的收入状况,就再也没有提起了。

  出院后,他们很快就回国了。听小东说,回去又打了两天吊针,说是里面有炎症。

  就在小东父亲住院的前一天,女友玲的父亲也住院了,直肠癌。老人家80多岁了,有一天在聚会时突然晕倒,送医院检查后决定做手术。因为不象小东父亲拖得那么久,所以按部就班做检查,安排手术时间,一切都很顺利,一点都没有等待的焦虑,只是手术时间因为老人还有高血压,耗费的时间比预计的长一点。

  后来住院的几天里,他也坚持不要家人陪伴,所以玲只是遵嘱每日早上去探望。出院后一切也很好。同小东父亲不同的是,他只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一家医院,医生也不是象给小东父亲开刀的那位一样,是什么所谓的一把刀。玲对医院非常满意。

  从我两个朋友的经历,对医院两种截然想反的态度,我不禁想起了“磨洋工”这个词。从网络搜索的结果看,它的出处源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的“庚子赔款”。当时的美国政府为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决定用赔款在北京建协和医院,前后耗时4年,因当时工程质量要求“磨砖对缝”,又加上出资,监制,设计等,都是洋人,所以被称为“做洋工”,后又延伸为“磨洋工”

  出国后,西人办事效率相对低,所以我们常取笑他们是“磨洋工”,时间久了,倒也慢慢学会换位思考。洋人喜欢按程序走,一步一步都到位,少一个环节都不行,缺少变通,结果往往是你急他不急。这样做当然有它的好处,很多意外都是人为的偷工减料造成的,不论打着什么样的名义,减少中间环节,不出事还好,出事了就难逃其咎。

  我们既然人在国外,就要入乡随俗,学会用西方人的思维行事,如果总是按照中国的习惯来处理事情,恐怕就有送命的危险。小东的姨父就是一个例子。他在年初的一日下午感觉不适,可是非要忍着,到了晚上抗不住地时候送医时,已经太晚,结果刚退休的他,就在第二天早上离开了人世。

  医生不是神,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就是华佗再世,恐也回天乏力。到那个时候再来追悔,埋怨,已毫无意义。

  要把自己当回事,要把身体的每次小恙当大问题来抓。生命只有一次,如果自己都不当心,还有谁来时刻关注你呢?(摘自加拿大《星星生活》∕作者:点心)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媛媛】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