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牛奶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波兰“牛奶吧”
2009年03月18日 14:44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波兰虽然是个小国,在历史上曾被多次瓜分,但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不可小视。二战后,原本属于西方阵营的波兰投入社会主义阵营。那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波兰和中国关系很好。这一点,我到波兰首都华沙的第二天就感受到了。

  那天,我去汽车西站找开往肖邦故居的长途汽车,正在纳闷时,一位60岁左右的波兰老人用极标准的普通话问我:“您需要什么帮助?”大概只有在北京的大学里接受过对外汉语教学的外国人才有这样的腔调。

  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而波兰还处在“计划经济”下,日常生活用品实行配给制度。一些波兰人对当时的生活记忆犹新。我到波兰文化古城克拉科夫的第二天,在旅行问讯处拿到了一份资料——当地旅行社组织“共产主义体验一日游”,价格是60欧元,包括:在集体宿舍参观,在“牛奶吧”吃一顿大锅饭……“一日游”的广告语是:“你能想象成百上千个波兰人在半夜排队,就是为了买一卷卫生纸吗?”这样的标语对西方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出门在外,除住宿外,吃饭是笔不小的开支,好在波兰物价低。在这种被称为“牛奶吧”的小餐厅吃物美价廉的饭菜,也算体验了一把当年波兰的社会主义生活。当年,在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机关和企业都有自己的食堂,可波兰的企业例外,波兰人用“牛奶吧”解决了老百姓一日三餐的问题。

  “牛奶吧”是存在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带有社会福利性质、向市民提供家常便饭的餐厅,并非单纯卖奶制品的小店。

  我住的酒店对门就有一家“牛奶吧”,装修现代。

  “牛奶吧”的菜单一般悬挂在柜台边。服务员的态度大多很一般。尽管“牛奶吧”的经营早已转为私有,但服务员的态度还是“爱吃不吃”。不过她还是问我:汤里放面条还是米饭。我说:“米饭。”

  我要了一道番茄汤,里面有少量米饭,喝了这碗汤后几乎半饱。这碗汤的售价约1欧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旁边有个公共厕所,和上厕所的费用相比,这碗汤算是相当便宜了。在其他正常经营的餐馆里,一碗汤至少要3欧元。过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牛奶吧”受政府补贴,现在,市政府仍在补贴“牛奶吧”。来这里吃饭的人,实际上享受了波兰政府的福利。

  “牛奶吧”的主要顾客是附近的居民,退休职工,学生,大学教授,旅游者,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的人,乞讨者。大家来这里吃饭,图的就是物美价廉和实惠,并不觉得在这里吃饭“没面子”。

  目前,许多“牛奶吧”面临倒闭的危险,据说在华沙市中心剩下不到10家。不过据我观察,只要经营得当,客源不成问题。比如,有些“牛奶吧”的营业时间从上午9点到晚上8点半,这是普通餐馆不能比的——提供一日三餐,符合老百姓的作息规律。(莱茵)

编辑:史词】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