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希望中文学校华人教师讲述教学高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美国华盛顿希望中文学校华人教师讲述教学高招

2010年07月29日 09: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希望中文学校毕业生向教师谢恩。余东晖 摄
希望中文学校洛城校区教师曾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余东晖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7月29日电 据美国《侨报》消息,在美国华人社区,活跃着这样一支中文教育大军。他们平时有自己的工作,周末在中文学校任教,在与大陆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感受着耕耘的辛苦与收获的甘甜。本文讲述了几位华盛顿希望中文学校洛城校区教师的故事。

  程薇娜:跟学生交朋友

  在杭州当过初中教师的程薇娜赴美后,发现美国的启发式和鼓励式教育很好。16年前,当她来到希望中文学校应聘教师职位时,她对校长说:“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做得比在大陆时更好。”

  就这样,程薇娜在希望中文学校做了16年中文教师,实践着与在中国当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

  近年来,一直教10、11年级中文的程薇娜说,在美国教高年级学生学中文,有两点很重要:第一,留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帮助学生考好SATⅡ(美国大学入学科目考试)。她认为,只有把学生的基础打好,学生们进入大学后意识到中文的重要性,才会自觉学好中文。

  因此程薇娜更多地采用美式教育方法,与学生交朋友,多谈心。她经常用中文与学生交流选择大学、电视节目、流行时尚等学生关心的话题。她说:“第一次见面就要让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和蔼可亲,而不是让学生觉得你不友善。”她认为,轻声教育比扯着嗓子教育往往更有效,当学生有不当言行时,只要教师非常严肃地盯着他,不必高声斥责,高年级的学生通常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取得一点进步,程老师就不吝夸奖,而且鼓励学生:再“愚蠢”的问题都可以提。在纠正和解答“愚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学到了新的知识。

  程老师的一位女学生上大学后继续选修中文,暑期回来看望程老师,将她在大学里编辑的中文墙报拿给程老师看。

  程老师高兴地说:“你的这个作品比什么礼物都要好。”言语间洋溢着“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与自豪。

  王霁虹:让学生有自信

  从希望中文学校马大校区1993年成立那年起,王霁虹就在希望中文学校教中文,至今已近17年。多年来,王霁虹的学生主要是高年级学生。她说:高年级华人学生的中文水平分野更加明显,说是华人学生,其实跟美国本土学生没太大区别,因此要用美国的方式来教这些ABC。

  于是王霁虹引进美国课堂常用的小组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方式,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小范围的互帮互助学习中,取长补短。

  王霁虹说,十几岁的华人高中生与其他美国高中生一样,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很强,他们来中文学校,除了学习语言,还要交友。如果让学生在大班上课,容易导致程度好的学生觉得课程太简单,挑战性不够,而程度差的学生常因为回答不上问题而觉得尴尬和无助,最终导致对中文失去兴趣,自暴自弃。

  面对与中国学生有所不同的美国华人高中生,王霁虹认为,与学生进行平等探讨很重要,但并不等于跟学生就是朋友关系,他们并不希望教师过多参与到他们个人兴趣的讨论中,也不希望教师像家里的父母那样唠叨。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很重要。

  王老师强调,中文学习宁慢勿急,扎扎实实才是正道。到了高年级,学生本身课业重,不同学生之间中文水平差距很大,教学中的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更显重要。

  王霁虹常对学生讲,学中文跟练钢琴一样,要把它当作一门艺术,反复练习,持之以恒,才能学好。

  张利彬:在美实现教师梦

  希望中文学校洛城校区学前班教师张利彬自称从小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当教师,一个是当军人。在中国时参过军的张利彬,来了美国以后实现了她的另一个人生梦想——当教师。

  今年是张利彬在美国当中文教师的第18个年头,她曾经在德州农工大学的一个中文学校当过教师,在希望中文学校洛城校区任教10年,多数时候教学前班。

  她说:“从第一天接收这些孩子时,他们几乎是一张白纸,到最后一天送走他们时,他们会认很多字。看到他们取得的进步,那种自豪和喜悦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很享受这个收获的过程。”张老师意识到,学前班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通常10到15分钟后,孩子就坐不住了。因此张老师上课强调形式多样,强调互动。

  张老师想方设法吸引孩子们的兴趣,用很多图片、游戏、儿歌等方式,让孩子们不仅听教师讲,更要让他们参与,让他们做动作、唱歌。有的孩子学过英文儿歌,张老师就把歌词改编成中文,孩子们很喜欢。

  圣诞节时,张老师用中文给孩子们讲美国的圣诞节故事;讲到水果时,张老师会让孩子通过亲口尝试她带来水果来认识它们;中秋节到了,张老师带来月饼的图画,讲中秋节的来历;春节来临时,张老师用红包装上巧克力派发给学生,让陪孩子来上学的爷爷奶奶坐到前排,由孩子给老人拜年,培养他们的尊老意识。

  别看张老师课堂气氛活跃,她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她认为,学前班的孩子处于打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她要求学生上课姿势要端正,拿笔姿势要正确,写字要按照要求的格式写,而不是随便乱写乱画。

  “学前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会受益一生。”张利彬说。

  张利彬认为,美国孩子上中文课很有好处,让孩子接触到另一种文化的丰富性,有利于他们开拓视野,对于孩子的智力和身心发展都是很有助益的。

  蔡丽华:让学生喜欢上课

  蔡丽华当了13年中文老师,有11年是在教一年级,她的课总是学生很多,课堂气氛活跃。蔡老师自称普通话其实讲得并不好,偶尔还会写错字,但学生就是喜欢上她的课,为什么?蔡老师说:“因为我用心,我认真,我投入。”

  每个暑期,蔡丽华总是把下学期要上的课全部备好,一开学就打印出教学大纲,发给家长,告诉他们这学期要教什么,怎么交,进度如何。

  每次上课,蔡老师总是把生字写得大大的,每个生字讲一个故事,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把生字融入其中。

  她通常会先问小孩子们:这个字英文怎么说?在复习以前学的字时,蔡老师有时会故意装傻,把字念错,让孩子们找错。

  在讲课时,蔡老师经常结合身边发生的趣事,讲笑话,猜谜语,让学生觉得好玩。

  蔡老师说,自己本是个幽默的人,不喜欢板着面孔当老师,来美国后更觉得趣味教学的重要性。

  蔡丽华认为,孩子年纪小,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让他们放松,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上课每20分钟,蔡老师会给学生3分钟的放松时间,让他们自由交谈,但必须谈跟学的东西有关的事情。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能看到通常只有美国课堂上才能见到的景象:教师坐在椅子上,给学生念书,讲故事,学生围坐在周围的地上,自由举手,插话,与教师讨论。

  为了鼓励学生,蔡丽华偶尔会使用激将法,告诉学生:如果生字全部认出来,那今天的课就不上啦。当然,学生是不可能认全的。

  如果学生学得好,她会用讲故事来奖励他们。如果听写10个字,错1个,她也会要求学生罚写两个。

  蔡丽华来美后学的是儿童早期教育专业,现在蒙郡儿童资源中心工作。这些年在教学过程中,她不断进修,每年要上40小时的培训班,并将学到的美国教学理念与中文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余东晖)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