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华人家长畅言如何在海外教华童学中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德国华人家长畅言如何在海外教华童学中文

2010年09月20日 17: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我的女儿文嘉5岁半开始在德国波恩华侨中文学校学习,至今已将近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文嘉一共学完了《中华字经》少儿版第一册共5课及第二册共2课的内容,所学字量达到500余字。令人欣慰的是,她已经开始尝试着阅读中文少儿图画书,连认带猜也能明白大部分故事内容。

  家长的作用

  中文难学,主要是认字难,尤其对于生活在国外且缺乏汉语环境的华人孩子来说更难。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孩子的中文学习过程中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家长有困惑:孩子上幼儿园或小学,活动多,没有太多时间复习;大人工作忙,抽不出时间辅导等,这些困惑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帮助孩子把好认字关。其道理很简单:识字是基础,没有牢固的基础,不可能建起高楼大厦。再苦再累坚持两三年,前途将一片光明。

  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这句成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是艰辛而持久的,家长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每日坚持辅导孩子认字半小时意味着什么,只有坚持做了的家长才知道。

  为了坚持,妈妈们必须先作出一个时间计划。计划一旦做好,一定要严格执行。下面介绍我的几点经验:

  化整为零,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比如在接送孩子去幼儿园、去中文学校、去参加运动/音乐学校的途中,在车内播放录音给孩子听,并跟着一起大声诵读;在路上和孩子一起背诵本周所学的课文内容或做接龙游戏。

  先学后玩,劳逸结合。孩子下午放学或从幼儿园回来,先休息半小时,然后一定学15分钟(但不超过半小时),学完后再去玩,每日坚持,养成习惯。

  周末及节假日更可以抽出一至两小时时间,但要注意变化花样,劳逸结合。

  父母双方意见必须统一,不能一方积极,另一方漠不关心或拖后腿。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效果才会更好。

  家庭辅导方法

  我在教女儿认字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1)拆字法:例如我将“安”字拆成“宀”和“女”字,然后解释给女儿听:一个女人住在房子里,你说安全不安全?又将“荒”字拆成“艹”+“亡”+“川”,并解释成:一个地方既没有(亡)草(艹),也没有水/河流(川),你说这个地方荒凉不荒凉?诸如此类,即使有些解释牵强附会,只要能达到认字的目的也无妨。

  (2)偏旁部首法:比如“撒”字和“撞”字,这两个动作都和手有关,所以用“扌”旁。凡是有“氵”旁的字一定和水有关,比如“湖”、“泊”、“荡”和“漾”。

  (3)解释字义并融入文化元素,加强记忆。女儿问我《三国演义》是什么书?我说是关于古代3个国家打仗的故事,然后我就讲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她非常喜欢,坚持要求再讲一个。于是我又讲了“空城计”的故事。从此,《三国演义》被牢牢记住,周瑜、诸葛亮和曹操的名字就更不会忘了。

  (4)重复再重复。要想多认字,记牢字,单靠一次识字是不够的,要多次重复。重复次数越多,记得就越牢。家长在家里要不断帮助孩子复习,这样学过的字才不容易忘记。

  (5)整合。将已学会的单字应用到别的文章里,孩子仍然能够认读这些字,才能真正达到识字的目的。我自己主要采用《启蒙阅读》。阅读内容可以多样化,根据孩子的爱好而定,诗歌、儿歌、谜语、绕口令及有趣的小故事均可。我女儿最喜欢绕口令。《启蒙阅读》中的“明明和朋朋”这首绕口令她只读了一遍就记住了所有单字。原因只有一个:她喜欢。

  以上是我在和女儿一起学中文时的一些感受和体会,衷心希望所有生活在海外的中国孩子能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天天向上,尽早掌握汉语,长大后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肖军 寄自德国)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