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大马独中生将可报读师训 叶新田盼政府“开大门”

2010年12月08日 10: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消息,近日,针对大马独中生可以凭借统考文凭3科优等,及大马教育文凭马来语1科优等报读师训课程这个消息,大马董总主席叶新田形容这等同政府为统考生开了一个门缝,并希望政府能解决最主要的问题——承认统考成绩,真正为统考生敞开大门。

  他说,相比以前政府没有考虑统考,到如今有条件开放,显然这是一种改善。上述条件对实行双轨制(报考统考及大马教育文凭)的学校不成问题,但其他统考生若要报读师训,就要另外报考大马教育文凭马来语科了。

  他表示,董总早在2个月前的常务会议上已议决,统考生是否要去报考大马教育文凭马来语单科,交由学生自行决定。

  统考马来语科水准提升

  叶新田披露,其实统考文凭也包含马来语科,从今年开始,独中马来语科老师也获得国家语文出版局的协助,提升他们的马来语水准。

  他希望政府能派教育部官员或语文出版局代表,评估统考文凭马来语科,若其水准与大马教育文凭马来语科相等,政府或许可考虑让统考生直接以统考文凭报读师训。“其实早在统考生进入师范学院课题提出时,我们就已经提出这个看法。”

  他表示,对于这项新宣布的反应如何,目前还不知道,但董总将在争取统考文凭受承认课题上继续努力。

  独中校长董联会反应不一

  马华总会长蔡细历日前宣布,从明年起,统考生可以统考文凭3科优等,及大马教育文凭马来语1科优等报读师训,获得独中校长及董联会不一的回应。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让统考生多一个管道加入教师行列,有者则认为政府应该直接承认统考文凭,或给予统考生机会先进入师训,再补考马来语科至优等为止。

  吉隆坡中华独中校长方成指出,统考生可有条件地报读师训,对有志向成为教师的独中生而言,是好消息也是一项鼓励。

  他认为,这个宣布比早前的更进一步,虽然规定要取得大马教育文凭马来语科优等,但这是公平的,因为这也是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不过,他透露,这项宣布也带出了独中的另一个隐忧,即学生会否都报读师训,解决了中文师资短缺问题,却造成独中师资短缺呢?

  他说,不管怎样,有志向成为教师者如今又多了一个管道,只是该校发现现今的学生,都选择报读热门科系如会计,反而没有很强烈的意愿当教师。“这是现今社会的反映,所以,我们不会刻意鼓励学生报读师训,交由学生自己选择。”

  彭亨董联会主席黄道坚表示,政府为何不干脆承认统考文凭。他说,一般上独中生报考SPM马来文科,也会报考其他科目,并拥有SPM文凭,不必再拿统考文凭来申请进入师范学院,多此一举。“其实真正面对问题的,就是那些只有统考文凭,却没有报考SPM文凭的独中生。政府应该考量,接受独中生以统考马来文优等成绩申请进入师训。即使在技术上不能做到,政府也应该研究允许统考生先以统考3科优等及马来文科优等成绩申请进入师训,之后在一定的期限内,补考SPM的马来文科直至优等,以符合公务员的基本条件。”

  他认为,马华及国阵政府在承认统考文凭方面立场扭扭捏捏,一方面接纳统考科目中的优等成绩,另一方面却未承认统考文凭。

  坤成中学校长魏瑞玉指出,身为教育工作者,他们会鼓励学生加入教育领域,避免华文师资受影响,继而导致独中及国民型中学出现断层。她也希望政府给予符合资格的统考生一个机会,不管大马教育文凭马来语科有没有优等,先让他们进入师训学院,再给予一个期限以考到优等。

  她表示,学校都会鼓励有意成为教师的独中生,到中国念师范大学,有人也通过临教进入师训,但都受到限制而不成功。因此,她相信这项宣布将让这些学生得以成为正式的老师,而独中生的思想会更爱护华教,有他们的加入华教也肯定会更好。“其实争取到政府接受统考成绩,让独中生以统考文凭进入国立大学,得以为社会服务,这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事。”

  巴生光华独中校长赖兴祥认为,与其让统考生在上述条件下报读师训学院,不如直接承认统考的马来语科,更彻底解决承认统考成绩的问题。统考的马来语科水平也不差,若政府愿意承认统考马来语科,那就等于承认统考成绩了。

  他说,该校目前只有初中评估考试(PMR)比较接近双轨制,把相关课程列入正课,至于大马教育文凭则让学生自由报考,一般上都有50%学生,而学校则提供安排。“总的来说,上述宣布是一个好消息,只是统考生有很多海内外升学管道,相比以统考成绩申请国立大学,这项消息没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没有很多学生有意愿成为教师。”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