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中国文化风行世界:大家都是“中国通”(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古老中国文化风行世界:大家都是“中国通”(2)
2009年10月15日 14:30 来源:国际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0月12日,黑龙江省黑河学院于2007年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联合建立孔子学院。两年来,孔子学院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推进汉语普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国家汉办和俄罗斯联邦教育署的赞誉。俄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建立后,不仅开设汉语课程,还进行大量的中国文化、艺术的推广,如聘请书法家、武术教师等教授俄罗斯学生书法、武术,举办... 中新社发 姜辉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马达罗所说的那个难以了解中国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已经变成了一件非常方便也非常时尚的事情,许多人就是因为需要和中国打交道,从而深深地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土耳其-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巴伊塔什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平时特别喜欢穿代表吉祥如意的印有中国书法墨迹的中式大红对襟上衣,家里也摆放着中国画、折扇等许多充满中国气息的物件。巴伊塔什说:“我每次到中国访问,都不忘要买一些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当然,中国朋友们也送我了许多。我把它们通通摆在家里的固定位置,形成了一个‘中国之角’。来我家做客的土耳其朋友们都说,你家简直就是一个中国博物馆。当然,这些东西中没有什么金银珠宝,也没有那么高的经济价值,我更看重它们带来的精神价值。”

  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许多外国人士对中国文化也有了独到的见解。受家庭的熏陶,巴西首任驻华大使阿鲁伊斯的儿子胡古·拿波里昂全家人都对中国文化十分着迷,胡古本人对中国文化也颇有研究。在他眼里,中国文化就是艺术的代名词。胡古说:“我认为,中国的艺术首先体现在文字上,汉字看上去赏心悦目,就像艺术品。中文非常优美动听,旋律感极强,对听者来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此外,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中,各个朝代的考古发现都是留给全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平更是高超,长城和故宫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两项工程征服了所有的参观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奥运会不但让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也成为中国几千年文化精华荟萃的舞台。荷兰前驻华大使、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校长闻岱博先生对奥运会开幕式赞不绝口,他说,开幕式的中国文化元素让他感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是在中国驻海牙的大使馆内观看的,和一群人一起见证那一时刻。开幕式非常感人。在中国大使馆里,感觉自己就在北京一样。”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许多外国友人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马达罗先生近年来就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在意大利的传播,用展览的形式向意大利人介绍中国古老的文明。在他的努力下,“天国的诞生”、“丝绸之路和华夏文明”等展览在他的家乡威尼斯成功举办,每个展览的参观人数都超过了20万人。在谈到他致力于中意文化交流的动机时,他说:“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载体,文化可以使人热爱另外一个民族。文化交流是传播文明。我是想使意大利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认识到中国不仅今天是一个伟大国家,它同时也和意大利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中国的强大与她的文明史是分不开的。”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的现任所长克里斯托弗·古兰教授也是一个“中国通”。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古兰教授更能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他说:“我认为两国的交往中,两国的青年人应该学会欣赏另一个国家的历史。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决定一个民族如何看待现今的自己,并可能影响该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在英国努力鼓励大家增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