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思路 中文课本剧走进阿根廷华文学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创新教学思路 中文课本剧走进阿根廷华文学校
2009年11月25日 17:34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一所中文学校日前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本剧比赛,近300名师生参加了活动。剧本内容均取材于中文学校教科书中的中国传统故事和童话。

  5岁的纳塔莉亚是一个出生在阿根廷的华人小女孩,她的中文名字叫刘娜迪。在《小蝌蚪找妈妈》一剧中,她扮演一只被小蝌蚪错认为妈妈的乌龟。当“小蝌蚪们”一起对着她喊妈妈时,她拿着话筒认真地回答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大大的眼睛和白色的肚皮。”

  刘娜迪是这所中文学校里年纪最小的孩子,但她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已经学会了汉语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虽然孩子们之间习惯使用西班牙语交谈,但在回答老师问题时,他们则会用中文表达。

  六年级学生自编自导了中国神话《神笔马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制作了很多道具,包括“马良的画”。他们说,排演这样的课本剧,不仅加强了自己的中文表达能力,而且对中国画加深了了解。

  近年来,阿根廷华人社区的中文教育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阿根廷华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中文学校学习。

  在阿根廷从事多年汉语教育的邱先生认为,中文教育在阿根廷华人中的普及程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阿根廷第一所中文学校开设30余年来,学校体制和教育方式都趋于完善,华人子女从两岁起就可以学习中文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孩子们在华文学校学习后,可以使用中文交流。

  不过,阿根廷华人子弟在中文学校学习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两种文化的冲突。一所中文学校的毛校长说,对出生在海外的华人子弟来说,中文课本剧比赛这种学习形式新颖而有趣,不过活动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发人深省。在课本剧表演中,华人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性都很强,但是在纪律方面却相对涣散。

  他说:“在西方出生和成长的孩子在当地学校接受的开放式教育比较宽松和自由,这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特个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们自由散漫的倾向。如何在中国传统集体观念和个人能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中需要探索的方向。而类似课本剧表演这样的集体性活动,恰好是一种兼顾两个方面的教育方式。”

  中文学校一天的课本剧活动接近了尾声,已经表演完节目的孩子们在夕阳余晖映照下的操场上追逐嬉戏,脸上洋溢着笑容。如何使华人子弟既适应当地生活和思维方法,又能传承中华文化传统,这对于孩子家长、海外中文学校以及孩子自己而言,都是一个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寻找答案的问题。(昔欢 冯俊扬)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