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掌声留给华文老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把掌声留给华文老师
2009年11月30日 10:3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华文老师在众多科目老师当中,心理素质其实是最强的,这才能够经得起一波又一波的震荡。在新加坡的教育史当中,最为折腾的是华文,没有其他科目像华文一样,需要跟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过山车。

  星期一的早晨,我不是很有把握的来到维多利亚学校。中学基本上已经放假了,而且最近天气总是阴阴的,雨说下就下,我不是很有把握,读报教育教师手册的推介仪式,到底会有多少老师来。他们还会来吗?

  进入学校的礼堂,观众席上还是坐了很多人。那不是我们安排来充场面的,同事说,编写手册教案的老师21人之外,其实有100多位老师是自己报名来的。什么原因让他们来呢?

  推介仪式和几位老师对读报教育的分享完毕后,我们到餐厅用茶点。老师们没有排队拿食物,他们在长龙里等待领一份教学手册。拿了之后,他们没有像孩子们拿了礼物被告知不能立即打开那样。他们马上就把塑料包装撕开,一起翻阅和讨论。有些老师现场就希望一所学校能够多要几份。

  之前,在礼堂里,老师们分享编写教案和试教的情况时,一位在邻里学校的老师热情洋溢地说,后来如果没有安排读报课,她的学生就会不断追问为什么不上读报课了。学生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其实也可能出乎学生自己的意料之外。他们现在发现,自己原来读得懂《联合早报》上的国际新闻。

  我在这套教案试教半年快结束前,总算安排出时间去学校观课。那是邻里学校中一的学生,学生翻报纸玩老师设计的游戏,抢着举手回答问题。体育新闻版里学语文,篮球比赛用什么形容词,请表演灌篮的动作。课上得热闹,站在课室前面的华文老师,活泼地用少年的语言和学生一来一往。有时柔声鼓励,有时用激将法。华文老师像个落力演出的演员,没有威权,只有亲和力。

  我们开始做这个读报计划时,很快意识到我们用的是报人的语言,老师们用的是教学的语言。我们要怎样用教学的方法,把报纸的阅读方式传送到学生那里去?今年初,我和《逗号》副主编慧容讨论给老师们安排讲座、研讨时,左挑右选了好几个星期六。学校正事杂事已够多,老师明年愿意再花这个时间和心思吗?刚刚开学的星期六好不好?农历新年前的星期六好不好?就这样,我们有点过意不去的占据了编写教案的华文老师好几个星期六。

  但那只是开始的阶段。真正进入编写教案,还有会议。而老师们几人一组,也要经常自己碰头。我在教学手册里看到培雅中学的谢陈琦老师回忆美丽的合作过程时,叙述了这一段:“当初为了写教案,春娇老师和我‘山长水远’分别从金文泰和新民路下课后赶去科兰芝中学讨论。第一个教案讨论完毕后才发觉晓玲老师的学校已经空无一人,附近组屋万家灯火。我开动车子欲离开科兰芝中学时,学校大门早被锁上,等了约20多分钟,晓玲和春娇才出现,真是‘虚惊一场’。讨论第二个教案时,是5月1日劳动节,地点还是科兰芝中学。没办法,老师平时事务繁忙,为了完成任务,只好连公共假日亦赔上。”

  看起来付出的是时间,但是在付出时间的背后,展示的是华文老师的信念和理想。我再翻看参与的华文老师留下的感言,没有悲情,有的只是帮助教学、引起学生兴趣,并且提高学生能力的殷切期望。他们当中,大部分来自邻里学校,几位老师来自历史悠久的传统英校。直接面对学生,他们比谁都清楚现实,却又比谁都努力地依照现实,为华文课寻找新的有效的方法。引起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华文看到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不同观念,了解华文不只属于教室、课本和考试。

  我从他们想到了自己接触到的许多华文老师。这几年来,我在不同的培训、讲座场合里碰到他们,当中有我的老师辈,也有我的同代人。华文老师在岛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受到特别的尊重——其他科目也没有模范教师奖项,唯独华文老师有之;另一方面,他们承担比任何老师更大的压力,在社会上成为经常被单挑出来议论的群体:学生学习华文的经验备受关注,学得不好,抱怨华文老师教学沉闷、方法古老,造成孩子恐惧,似乎都言之成理,并且在媒体里得到放大。我的同代人中,一些选择当了华文老师。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华文程度不高,大学中文系里同学抄笔记时用拼音,文字不通的为数不少。从某个角度而言,我们是时代的牺牲者,但在他们决心继承华文老师衣钵的时候,时代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的责任,却也都由他们扛下。作为一个群体,无论是哪个年龄层,华文老师轻易就成为别人公开指指点点的对象。

  华文老师在众多科目老师当中,心理素质其实是最强的,这才能够经得起一波又一波的震荡。在岛国的教育史当中,最为折腾的是华文,没有其他科目像华文一样,需要跟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过山车。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代又一代的华文老师不断适应,在最迷惘的时刻坚持着,在最清楚的时候困惑着,在最喧闹的时候沉默着。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一代又一代人锲而不舍?

  这段日子里,我还接到圣约瑟书院的李老师发来的电邮,准备和学生报讨论可以如何为他们的学生量身定做,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拓展视野。也有其他学校年轻的华文老师跟我反映他们如何受挫后,分享他们正如何为明年备课。

  我没有问什么老师们星期一的早上八点多钟,为什么还要到东部维多利亚学校参加读报教育手册的推介仪式。我只是自忖,给学生解释成语时,华文老师能不能用自身的经验来示范说明什么叫做“百折不挠”?(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李慧玲)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