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汉语教师梦圆古巴 见证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年轻汉语教师梦圆古巴 见证孔子学院从无到有
2010年02月05日 10: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张冲(右一)和刘自发老师(右三)在一起。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04年,为适应世界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缓解各国汉语教师的紧缺状况,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国家汉办开始组织实施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主要从所学专业为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外语、教育学等文科专业的在职教师、在读研究生、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中招募选拔志愿者,经培训合格后派出任教。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家汉办已向国外派出了数千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古巴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张冲就是其中的一名。

  当梦想走近现实

  “我们在最热的时候到了哈瓦那,并遭遇古巴38年来最高温度。每天都30多摄度,而且当地限电。早上8时到下午1时不许开空调,只准开电扇。一些地方又没电扇,所以工作时就任凭汗水哗啦啦地往下流。”张冲还清晰地记得刚来古巴时的情景。

  张冲来自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6月,这位黑黑的、瘦瘦的女孩儿作为北京语言大学驻古巴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代表刘自发老师的助手踏上征程,协助筹建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

  在哈瓦那,除了气候炎热外,饮食、交通不便,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当现实一股脑儿出现在眼前时,还是出乎她的意料。孔子学院的创建也颇费周折。

  “我们要为孔子学院建一个临时校址,地点选定哈大体育场的附属设施,但需要做面隔墙,稍微装修一下。工程不难,量也不大。找建筑公司,在古巴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更重要的是,需要层层报批,前后花了两个月才批下来。”张冲说。

  古巴实行两种货币制度,预算也十分复杂,因此,临时校址装修和设备购置预算经过10多次开会讨论,反复修改,最终决定所需设备和教学物资都从中国统一采购,运到古巴。

  作为刘自发老师的助手,张冲从接待访古代表团、协助制定经费预算,到对日常生活中小事的处理,都无不做得细致周到。

  “第一次接待北京语言大学代表团的时候,我白天跟着视察并汇报进展情况,参加相关活动,晚上准备第二天的会议材料。因为工作劳累,加上熬夜,一周就瘦了5斤。”张冲笑着说。

  不一样的收获

  “生活,节俭节俭再节俭;废物,利用利用再利用。”在古巴的半年,张冲对生活的艰苦深有感触。

  她告诉笔者,比如洗洁精要用稀释过的,装在一个小瓶子里,瓶盖上戳一小洞,用的时候尽量少挤;因为超市的日常用品匮乏,洗洁精只买到过一次,用完了就用洗衣粉代替;烧水壶没有盖子,就用瓷盘凑合;废物不能乱丢,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现用得着,比如水瓶、喝过的酸奶瓶子等等。这些生活上的艰苦也会因为屡有创意而生出乐趣,比如时不时捡东西回去,家里的纱窗条就是靠她拾的木条钉上的;挂晾衣绳用的电线、小推车等工具,都是用捡来的材料装配好的。

  生活虽然艰苦,但张冲却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信心。

  在古巴有不少中国公司,古巴人觉得学好中文有用。在孔子学院筹建后期,有很多人纷纷打来电话询问,希望有机会来孔子学院学习汉语。

  “有一次,一个古巴学生用‘什么’造句:‘中国的什么我都喜欢!’”张冲介绍说:“在古巴当地的公园里,早上还能看到有人练太极。”

  从刚开始只会“hola”(你好)到后来能和古巴人聊天;从不会做饭到厨艺大长,甚至自制匹萨;从刚开始生涩应对到后来能自如处理各式难题,张冲觉得自己在古巴的这段生活收获很大:“艰苦的环境中,让我得到了不一样的锻炼,更让我懂得感恩。”

  “孔子学院揭牌那天,我实在太高兴了,有点笑得合不拢嘴。因为确实好得超出了我们的期待。之前一直担心我们的工作能不能圆满完成,现在终于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张冲说。(袁丽媛)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