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生描述有趣的中国“城市”故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美国大学生描述有趣的中国“城市”故事
2010年04月19日 14:47 来源:国际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即将开幕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成为日前第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美国华盛顿赛区预赛的主题。围绕“魅力汉语、精彩世博”,美国大学生们讲述了他们各自在中国城市的难忘经历。他们说,与中国大都市、小城镇的“亲密”接触让他们认识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中国,大大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向往。

  来自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迪彭达尔有个中文名字叫戴永凯,他曾在中国大连留学两年。留学期间,他每天都要搭乘出租车从住地前往学校,于是出租车司机就成为了他了解当地人生活的一个主要窗口。在第九届世界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比赛美国华盛顿赛区的预赛中,戴永凯演讲的题目就是《亲密接触大连的哥》。他讲述了几个让人忍俊不禁的事例,把大连出租车司机热情、豪爽的可爱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戴永凯说:“我觉得我应该向大连的出租车司机表示感谢,因为他们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每天在出租车上差不多要(呆上)20分钟,我从师傅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包括想法、习惯,也包括方言。有的时候我们开怀大笑,有的时候也争论得面红耳赤。我每次都跟师傅们聊得津津有味。每位师傅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不让我付钱,有的请我教他英语,有的教我唱中国歌曲。我每次打车都会期待下一次奇遇的出现。”

  犹他州杨百翰大学三年级学生周根生主修社会学,因此他对中国婚姻家庭等社会现象非常感兴趣。他说,在中国留学期间,他发现中国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美国存在很大不同。他认为,两者各有利弊,两国的教育方式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周根生说:“想一想,星期六上午十点,一般的美国孩子不是在睡懒觉就是在外面玩,或者在家看电视。中国的孩子则是在家里练钢琴、小提琴,或在图书馆读书。我认为两国将来最需要的是互相了解和学习。比如,美国的父母在教育方面应该提高对子女的期望,并且在家庭方面应该采取更严格的管教方式。与此同时,中国的家长也应该以发展儿童的自主能力和自信为优先。”

  特拉华州特拉华大学的淳克尔说,在北京留学期间的生活既新鲜又充实。她在中国还学会了“侃价”,而且乐此不疲。她说,“侃价”的成就感在美国是体会不到的。“我的朋友告诉我说,老板把东西卖给你的时候,你得先看一下他的脸色。假如他的脸色变得很难看,那就说你侃到了一个好价格。就这样我就成为一个善于讲价的美国学生了。”

  随着外国人对中国了解的深入,他们看到的中国已经不再局限于北京和上海。此次参赛的几位选手说,在中国的一些中小城市的经历更加打动他们。2009年在中国留学期间,南卡罗莱纳州沃福德学院的蔡明作为“驴友”游览了不少地方,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和俄罗斯边境的一个叫室韦的小镇,在室韦的所见所闻使他对“中国文化”这个几乎天天遇到的词有了全新的理解。

  蔡明说:“室韦人大多数是俄罗斯族人和蒙古族人。他们热爱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住在室韦的三天让我意识到中国文化这个天天遇到的词不(只)是指汉语、汉族文化或北方文化,而是包括中国所有的地方,所有民族的文化。中国文化这个词代表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参赛学生们描述的中国“城市”故事或风趣、或温馨,传递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向往。来自华盛顿乔治敦大学的韩裔美国学生尹玉芬在中国留学期间曾游览过不少城市。尹玉芬说,每座中国城市都是一张独特的明信片,其魅力值得她一生珍藏。“我要去吃牛肉面、清蒸鱼或者北京烤鸭,我要去丽江吃牦牛包子、去上海吃小笼包,我要去台湾喝珍珠奶茶、还要去香港喝早茶。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中国每个地方都独具特色。我在中国留学的时候所经历和体验的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一定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我在中国所认识的朋友会一辈子留在我的脑海里。我在中国所旅行过的地方、所吃过的东西、所看过的名胜古迹一定也会让我一生回味。”

  对于这些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美国学生来说,中国经历不仅是“过去时”,更是“现在时”和“将来时”,他们其中一些人今年即将再次到中国深造。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吸引力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王姗姗、韩曙)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