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讲师团将中华文化带到菲律宾华校学生夏令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山东讲师团将中华文化带到菲律宾华校学生夏令营
2010年05月18日 16:46 来源:山东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五届全菲华校中学生中华文化夏令营”于4月26日在马尼拉开营并于当天开赴营地-----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百余名菲律宾华校优秀学子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展开了为期三个礼拜的中华文化的学习。作为来自山东讲师团的一行七人,就在这里和华校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在共同生活的这段时间里,讲师团的老师们体会到学生对中华文化求知欲望的强烈和淳朴真挚的中华文明在这一代人身上得到了延续和传承,为此老师们感到高兴和欣慰。

  教学中的汉语言教学工作,是由来自山东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李玉亮、王兆贞两位老师具体负责,他们根据学生们掌握汉语、汉语会话的能力和水平,划分为A、B、C三个等级的班,按学生实际而因材施教。每天语言课上3节,校正语音、练习会话,朗诵古典诗词等等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生动直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提高,学生主动提问题、问问题,和教师在课堂上展开互动教学活动,语言程度较好的A班还能进行较为深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中国民俗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是由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秦永洲教授承担。秦教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重视,此前《世界日报》已经发表了署名弘中的文章——“三颗牵牛花种子”,对秦教授进行了报道。他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中菲友谊的渊源,通过历史上苏禄王的访华来加深学生对中菲友谊的了解和认识。除此之外,秦教授还深入浅出的把中华文化穿插在整个教学环节进行讲解和灌输,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华夏民族是个热爱并擅长舞蹈的民族,华夏的“夏”字的早期象形文字形态就是一个带着面具跳舞的人。这次负责舞蹈教学工作的是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的资深舞蹈教师高志毅先生,他教学的内容是山东民族舞蹈——“山东秧歌”。艺术这东西,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高老师优美的舞姿和严格的教学,使得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艺术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懈怠,通过跟高老师学习舞蹈,同学们感悟到不少关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中华精神。

  武术是中华所特有的一门艺术形式,海外称为“中国功夫”。学习中华文化一定不会少了中国武术。马艳老师是山东师范大学武术教学的骨干教师,刀枪棍棒、斧钺钩叉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教学中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力量,什么是刚劲,什么是精神,马老师的一投足、一瞩目,一招一式,皆出手有节、动静相依,盘旋之间而顾盼生姿。尤其是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招式,在马老师这里更是得到直观的体验和面对面的学习和领教,同学们都觉得跟马老师学习武术受益匪浅。

  中国近现代一大批学贯中西的思想大师和艺术大师们,当考察并总结了逐项中国传统文化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哲学的哲学,中国书法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他也有一张永远不变的脸。由此我们的华语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书法是必修科目。这次夏令营一定也有书法教学的,教学工作由山东师范大学李宗玮教授主持,他从国内带来了自己书法和绘画的视频资料,一边放给同学们看视频,一边进行现场师范演示,或者事先给学生写下范字让学生临摹。生动有趣的教学不断开发和煽动起学生爱好书法的兴趣和学好书法的强烈欲望。

  山东教师团的带队是省侨办的吴海红,她几乎每次课都跟在讲台下追踪每一个教学的细节,及时沟通和协调教学工作,给这次夏令营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和指导。

  总之,参加夏令营的全体同学们在营地生活得到了锻炼,学习得到了进步,提高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进了中菲两国人民的友谊。这次夏令营教学工作在晋总、校联的领导、辅导员老师的严格管理、各任课老师们的积极努力和勤奋工作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今后继续开展华文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宗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