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掀起造词运动 流行语助推热点事件传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互联网掀起造词运动 流行语助推热点事件传播
2010年04月06日 10: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就是现在,不要打开电脑,也不要打开手机的网络浏览器,你能说出“力量哥”“吞世代”、“iphone女”、“刷书客”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就像这样,每天当你进入互联网世界后,扑面而来的海量新词都会让你应接不暇,这种高度浓缩的网络流行语,是网友间的接头暗号,又被称为全球信息的杠杆、网络传播的犀利武器。

  网络上每天都生产出很多词语,同时也淘汰很多词语。“你不懂词,在互联网里没法活。”日前,在全球最大中文知识网络社区互动百科举办的文化沙龙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这样说。“新词出现的频率太高了,你会发现每个人无法掌控,最新锐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过去只有报纸或者权威传播工具才能造词,现在在互联网上,只要你弄出好玩的,互联网上很多人会帮你传播,这个词会一下子传得很快。”

  词语甚至已经成为热点事件传播过程中的标志性符号,比如2009年的“被就业”、“躲猫猫”和“欺实马”。有人因此提出了“词媒体”的概念,指将词作为传递信息载体,最大限度地加快传播和记忆的速度,将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超浓缩,以便于口口相传。

  “诗人和网友是词语的两个使用先锋。”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1998年就开始写《语词笔记》的黄集伟这样说。“有些词像一个钉子,当钉子不见了,你会发现原来那儿挂着个风衣。”黄集伟以“保八”一词为例,该词全称为“保证GDP增长速度不低于8%”。“当时这个词出现在媒体上,主要是便于版面呈现和叙述的简捷。可能过几年就没人知道‘保八’是什么意思了,它只是作为一个符号留存。语词有很多功能,有些是不进入大范围人群的交流和日常语汇,但它会作为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情留存。”

  互联网上的百科全书可以将这些词语收藏起来。维基百科自2001年1月15日成立至今,在全球2100万名登记用户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拥有272种书写语言,共计1440万个词条;中文知识网络社区互动百科,目前由210万网民编写了445万个词条,共计49亿字。可与此作参照的是,100名全职编辑,4000位专家参与、耗时10年之久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5版,全书共收录词条近10万个。

  “所有网民都在这里给知识添砖加瓦,每个网友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肯定,这是文化民主、词的民主化。”张颐武说。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