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搞脑残式推销 电视台做托成最大帮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电视购物搞脑残式推销 电视台做托成最大帮凶
2009年06月08日 09:1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上海市工商局和市消保委的最新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12315投诉举报热线已收到涉及电视购物的投诉3000余件,三个月的投诉量已超去年全年投诉量的3/4。

  来自苏州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的信息显示,近几个月指挥中心接到大量消费者关于电视购物的投诉,占了总申诉量的14.8%。

  提起电视购物,相信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同骗子、“李鬼”这样的词自动划等号,所谓“脑残式”推销更是网友们戏谑的称法,特指那些含悲忍泪大甩卖,呕心沥血大忽悠式的推销。这些让不少消费者心生反感的广告中,各种夸张不实承诺保障比比皆是,然而经历了各种营销手段洗礼的消费者在逐渐趋向理性的同时,为什么仍会一次次地栽在这些看似“滑稽”、“脑残”的广告推销中呢?

  其实仔细观察这些广告中坑客蒙人的花招,它们竟也遵循着一些营销学的基本原理。然而这些原理却被部分无良的电视购物经销商们一一扭曲变形,为虎作伥,也使电视购物沦为了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重灾区。

  社会认同=“从众心理”+“三人成虎”

  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心理,社会认同原理认为: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时。

  电视购物广告中常见的广告场景即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此种心理,各种“演员”扮作的使用者在节目中夸夸其谈,将产品的功效说到天花乱坠,加之一旁主持人“三寸不烂之舌”的卖命忽悠,“成千上万的客户使用了本产品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奇效,你还在等什么?”诸如此类的广告话语不绝于耳。

  古语说得好,三人成虎,当这些夸张而不切实际的话语一遍又一遍地在你耳边重复,你不禁暗暗思虑,既然这么多人都认可了,不妨一试?孰不知此时你早已落入奸商们的圈套了。

  短缺≠稀缺

  “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的短缺原理会对我们的行为造成全面的影响,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道理在现今这个物质生活已然富足的时代中似乎已并不契合,也许仅适用于一些奢侈品爱好者面对限量版皮包时的心态。然而电视购物广告里主持人声嘶力竭的叫喊所营造出的紧张感,无厘头式的概念混淆,让你恍惚间觉得那些华而不实的产品也似乎成了稀缺的抢手货?

  相信广大理性的消费者们一定能明辨是非,而电视购物中大量劣质的货品竟被用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的方式推销,也难怪被戏称为“脑残式”了。

  权威= 四处赶通告的“专家”+媒体公信力?

  权威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

  为了进一步忽悠消费者,一个又一个假冒的专家纷纷“现身说法”:某广告中以糖尿病医学专家身份出镜的A,竟是另一个收藏品广告中的钱币专家B,而在保健器械广告中,他却变成了“中国男性健康研究中心主任C”……诸如此类,层出不穷,这些所谓的专家们冠冕堂皇地出入一个又一个节目,演技之高明看得电视机前的消费者们目瞪口呆。

  如果说四处赶通告的“专家”们还是商家玩弄的小伎俩,不足以蒙混成为“权威”影响消费者的判断能力,然而各大卫视遍布各个时间段,花样繁多种类齐全的电视购物广告才真正是在拿媒体的公信力做权威,混淆消费者的视线。

  正如消费者所说,街头路边的小广告,谁也不会相信;走街串巷推销的贩子,谁也不会上当;但正因为是电视台,谁曾想到电视台也会为虚假电视购物做“托”?无良商家利用了消费者对媒体的信任,利用了媒体的公信力,将弄虚作假的生意做到了电视上,自然是既狡诈又可恶,祸害甚重。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电视购物虚假面具的揭开,媒体由于自身的监管不力、利令智昏,其公信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