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将删除造假信誉度 部分店主担心遭误杀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淘宝将删除造假信誉度 部分店主担心遭误杀
2009年07月28日 08:45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淘宝店主小刘登录自己的淘宝首页时,第一感觉就是——晕了,四百多条发自淘宝的信息只是告诉小刘明了一个内容——小刘的信誉度涉嫌造假,而有着相同遭遇的淘宝店主决不在少数。一些店主表示,自己从未造假,而如果一旦主动删除交易记录,无异于承认自己造假,并且这将直接降低网店的美誉度,最终影响收入。昨天,淘宝的打假行动引发争议一片。截至上午十时,已经2500余家店主删除了可疑信誉记录。

  店主 担心遭“误杀”号召抵制

  淘宝店主最看重的是通过交易产生的口碑(信用级别),买家通常都是选择信用级别高的网店,但部分卖家通过人买“信用”——也就是借“炒信用公司”之手提高自己的美誉度,这一直是让淘宝头疼的问题。从今年4月开始,淘宝给所有店主发信要求自查,而从7月24日开始,淘宝推出“诚信自查系统”并给部分店主致信。

  在这封信中,淘宝称:“我们发现您的店铺存在部分涉嫌炒作的信用积分。对于您坚信属于正常交易的评价可暂时不予自行删除,我们会进行人工审核,请保存好交易凭证。”删除信誉记录意味着信用级别的降低,最终将影响到收入。这立刻引起了很多店主的恐慌,担心被“误杀”。

  刘先生卖的是海鲜,看到400多条质疑信息,这两天一直在发愁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我都是自己送货,你让我去哪儿找凭证?”同样是经营了3年电子产品的李先生表示,有一些最初的原始单据不可能保留。他的小店已经在细心经营下升到了“4钻”,这样一来信用级别恐怕就会降低。

  与此同时,一家名为315网商商会的网站也正在组织维权活动。在该网站“淘宝卖家联盟声明”的帖子中表示,“强烈反对淘宝使用的2代系统误杀我们成员的信誉”。7月26日,该网站宣布了“电子商务网上工会成立通告”,通告倡议卖家理性维权,同时呼吁淘宝正视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以将对卖家的伤害降到最低。

  淘宝 “删除可疑信誉值不会误杀”

  据了解,此次排查事件后,淘宝网客服部门已收到一些网店店主的举报,称有人使用“马甲账号”恶意拍下不买。记者从淘宝客服了解到,有超过200个账户几乎同时拍下某些网店中的商品,但是这些“买家”最终并没有付款,导致网店大量商品下架。淘宝网表示,他们发现这批买家就是靠炒作发财的公司或者个人,因遭封杀而实行了这一报复行为。

  淘宝网公众与客户沟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淘宝网有一套精密的处理系统,“该系统完全可以排查出刷信誉值的卖家,同时不会错杀一个。我们会在删除记录之前,给卖家一个心服口服的理由。”该负责人表示,针对有店主担心的误杀问题,淘宝专门为这些卖家设置了一个查看功能,店家可以看到自己被怀疑的记录,如果对此有争议,可以先不自行删除。在8月6日24时删除之前,会有工作人员进行再次人工审核,并且和卖家一起对账,卖家应保留好每次的交易凭证,以便及时提供出证据。送货凭证是有效的证据,如果没有,他们会查出买卖记录并且致电买家,让买方确认有此交易就可。

  相关新闻

  最大“炒信用”公司退出市场

  昨天,昔日最大的“炒信誉”公司网丫,宣布退出信用炒作市场。虽然该网站称,自己的退出与淘宝打假无关,但选择此时发布消息确实让很多人猜测,这是淘宝打假收到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有报道称,该网站老总表示,“从2009年5月初开始公司就已经放弃了刷信用的业务。”但是为何推至今日,才在媒体公布消息呢?就这一问题,记者致电网丫网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自5月初就已经停止了“炒信誉”的业务,不再接受订单,“我们通过私下告诉客户,我们不做这个了,新客户的生意也不接了。毕竟这不是什么值得说的事情。”工作人员还放出消息说,网丫网现在正在制作一个网站,有关“炒作信用”的一切相关操作与系统将会在网站上公布,给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作为参考。

  至于网站的今后走向,该网站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已把业务转向通过软文、产品优化等方式帮助卖家提高生意额,同时提供店铺托管服务。

  似乎是表明和过去决裂,昨天清晨,网丫网的老总在其公司网站上发出一篇名为《淘宝信用炒作时代已终结?》的文章,文章公开了炒作淘宝网卖家信誉的两种常用手段。

  第一种操作方式又称互刷——把有意向炒信用的卖家组织起来,就是你买我的,我买你的,假交易时候买家购买后都是真实打钱给对方的,但卖家不真实发货,然后支付宝虚拟发货,然后买家过一到两天再标记为“收货”,给好评,卖家就得一分了。

  第二种操作方式即只卖不买。只卖不买的操作方式,就是不需要去参加购买了,而是由平台在全国各地招聘了一些专职买家进行购买,卖家不需要去参加购买。李洁 王士源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