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换股并购奇美 掀液晶面板整合高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鸿海换股并购奇美 掀液晶面板整合高潮
2009年11月17日 13:3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面对LG、三星在中国内地掀起的高世代液晶面板(LCD)生产线建设潮,中国台湾LCD产业界自然不敢稍有松懈。上周六,代工巨头鸿海集团旗下群创光电以换股方式合并台湾第二大液晶面板公司奇美,合并后公司更名为“奇美电子”。鸿海掌门人郭台铭放出豪言,称新奇美要拿下台湾第一,并在未来三年内跻身全球前三大面板商之列,挑战韩国三星、LG等大厂。

  郭台铭特别强调,合并后新奇美一定会在内地盖厂,因为鸿海在内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希望台湾政府能够尽快开放相关限制。显然,高速增长的内地市场是鸿海液晶霸业的关键所在。

  新奇美晋升全球第三面板制造商

  由于三星、LG、友达、夏普等LCD巨头纷纷投入巨资建设8代、8.5代、10代线,全球液晶面板产业进入新一轮扩张期。在产业扩张的同时,追求规模效应的产业整合也在提速。近期以来,台湾面板行业开始了新一轮重组。

  两周前,群创刚刚宣布收购低温多晶硅面板厂统宝,时隔不到两周,又并购奇美。奇美是台湾第二大液晶面板厂商(第一大是友达光电),而群创则擅长液晶系统集成技术。群创本身就有相当广泛的客户群,且群创背后是更为庞大的鸿海。郭台铭指出,两家厂商合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液晶电视面板的产能。

  根据协议,奇美以2.05普通股换群创普通股1股的方式进行合并,整个合并计划将在2010年5月1日完成,合并后的新奇美,将超越友达光电,成为台湾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商。其产能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可达18%,高于友达2%。目前全球第一及第二大面板厂分别为韩国三星电子以及LG Display,台湾友达及奇美电子则紧追其后,而在群创及奇美电合并后,将可提高在全球面板业的竞争力。

  “一加一至少有五的效应”?

  郭台铭认为,奇美与群创合并,将能发挥“一加一至少有五的效应”。且在台湾有两家规模相近的对手竞争,也是较为良性与健康的环境。“日本即将退出面板产业的竞争行列,届时只剩下台湾与韩国的四家厂商进入决赛圈,至于谁能最终胜出?台湾一定会有一家。”

  不过,友达也不会坐视自己第一的宝座被鸿海抢去。台湾另一液晶面板企业华映公司董事长林蔚山近日透露,友达曾经找过华映洽谈进一步合作。林蔚山表示:“对于是否与友达合作还在思考,应该有解决方案了;对整合乐观其成。”显然,如果这项合作敲定,新的面板两大阵营,竞争将更为激烈。看来台湾面板大厂面对日、韩强烈的竞争,利用快速整合兼并达到大者恒大,似乎已成为重要的生存方式。

  鸿海加紧大陆液晶市场布局

  在两家公司的签约仪式上,郭台铭表示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来肯定会在大陆建厂,因为鸿海在内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希望台湾政府能够尽快开放相关限制。

  鸿海并购奇美的目的,是司马昭之心,旨在加紧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布局。群益投信基金经理许家豪指出,群创主要集中在液晶监视器的制造,通过并购奇美电子,可将产品扩大到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

  从面板采购来看,中国大陆面板采购量全球市占率将近2成,年增率高达100%以上。知名调研机构D isplaySearch把今年中国液晶电视出货预估值上调到2700万台,明年预期液晶电视出货可望上探3500万台,中国大陆有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液晶电视销售市场。数字华夏品牌传播机构首席顾问姜培峰表示,中国内地高速增长的液晶电视市场,成为全球液晶面板巨头争夺的高地,而此前在中国布局已久的奇美电子,则是现阶段的最大受惠者。

  安信证券分析师魏东甄称,作为液晶面板主要需求地,中国内地(主要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云集了众多彩电及显示器厂商,而彩电升级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进,将进一步加大对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需求。大量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在内地投入建设,就是瞄准这一市场需求。“作为代工巨头,鸿海在购入奇美后,在内地设厂成为必然。不过,鸿海以何种方式(独资或者合资)在内地设厂,却值得关注。”

  数据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奇美对中国内地市场的面板出货量达780万片,估计全年出货量超过1130万片,市占率约30.54%,排名第一,领先三星电子的820万片,客户也囊括了前六大当地品牌。三星则是透过和TCL合作,今年出货增加到530万片,市占率提升到21.99%。

  观点

  内地液晶面板不会有过剩之忧

  据专业机构预测,随着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入建设,到2012年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的8代线生产基地,产能仅次于韩国。因此,中国内地液晶面板生产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就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

  对此担忧,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中心分析师王勇判断:随着液晶面板及上游玻璃基板的开工率恢复,液晶面板的周期性调整可能已经来临。而依据往年规律及如今的价格下浮表现来看,后期价格继续大规模上浮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基调将以稳定为主,上下调幅应在5美元之内。

  王勇称,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周期一般是18个月到两年。即使到时全球液晶面板产能过剩,国内产量只要能依托本土家电品牌的发展,内部消化掉,市场前景就没有问题,但可能会面临竞争。“但反之如果不发展,两年之后即使全球产能过剩,我们也很难控制价格,这样家电企业在与国外整机厂商竞争时更没有优势。从现在的景气度看,家电方面液晶电视取代CR T的市场正在打开,保障利润应该不成问题。”

  本报记者 高凌云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