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SNS网站、微博大PK:谁将获得网民的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博客、SNS网站、微博大PK:谁将获得网民的心?
2009年11月18日 08:3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说到微博,许多网民都会一脸疑惑,究竟是啥玩意?假如说Twitter,也许大家都会恍然大悟地“喔,原来它就是微博”。微博在国外已流行好一段时间,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它的粉丝。日前,国内门户网站新浪更是投入巨资进入,开通旗下微博网站。一些微博网站亦陆续登场。

  业界人士称,微博将对SNS带来冲击,目前SNS网站的用户将成为微博的支持者。这一情况跟两年前,SNS网站在国内市场牵起一阵热潮,对博客造成冲击相似。

  SNS社交网站的余温还未退却,微博这种新玩意便进入了中国网民的视线。据了解,近年,国内陆续涌现一些微博网站,不过还是属于慢热状态。直至最近,国内知名门户网站新浪高举“微博”的旗帜,李开复亦在微博上发布自己辞职后的心态和动态,才在年轻网民中引发一股热潮。

  所谓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开放化,你可以通过你的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你的微型博客发布消息。

  据了解,Twitter能在国外快速流行,主要是因为它的通讯性强,而且能让用户“主动”地认识有共同兴趣的网友。在国外,微博与SNS之间已是剑拔弩张。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总裁刘兴亮在其博客上撰文表示,“毫无疑问,微博将是互联网行业未来两三年引导创新的热点,也将是潮流引爆点”,并且指出,和手机的无缝结合,是微博的革命性意义。

  事实上,无论微博与SNS社交网站以及已有一定资历的博客谁最终获胜,其实都并不重要,网民更看中的是,好玩与分享体验。

  四大项目比拼

  一、拼时效性

  博客:★★★

  SNS网站:★★★★

  微博:★★★★★

  微博可以与手机绑定,就是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都能通过手机短信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新信息,另外,还能捆绑QQ与MSN,同时发布信息。同样,你的朋友在微博上发布消息,也能通过手机接收,这种移动网络与传统网络的无缝链接,尤其在国内3G启动后,让部分业界人士对微博的前景看好。

  博客和SNS在这方面则较为逊色,即使现在能通过手机登录SNS,但绝大部分用户都是“偷菜”和“停车”。用手机写数百字甚至近千字的博客,似乎有点不切实际。

  二、拼趣味性

  博客:★★

  SNS网站:★★★★

  微博:★★

  说到趣味性,三者相比,SNS确实“技高一筹”,看看国内知名SNS网站开心网上的“停车”、“偷菜”游戏吸引了多少白领“沉迷”当中,就知道这些小游戏的魅力。

  在博客和微博上,目前还未出现游戏互动。

  另外,有英国心理学者认为,上Facebook可以提高人们的智力,但是上Twitter却会使人变蠢。来自斯特灵大学的特蕾斯·阿洛伟博士,玩战争游戏与上社交网站Facebook一样,有助于提高智力。但是上Twitter将可能减弱人们的“工作记忆”。

  三、拼内容丰富量

  博客:★★★★

  SNS网站:★★★★★

  微博:★★

  一篇博客通常都是上百字甚至上千字。而在SNS上,有日记、记录等栏目让网友写下生活中点滴与朋友分享,字数不限。相比之下,用户在微博上发布一条的信息,内容则简单得多,大多数为几十字,通常是告诉朋友一件生活中的琐碎事。

  不过,有互联网研究人士认为,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的时代的到来,令感觉“写博客负担很重”的“大多数沉默者”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另外,博客和SNS网站中都具有一些特色的功能,例如相册、电影、心理测试等,用户能够将照片较为大量地发布在当中,微博则暂时未有此类功能。

  四、拼社交性

  博客:★★★

  SNS网站:★★★★

  微博:★★★★★

  三种都属于互联网社交服务工具。相比微博,博客和SNS显得更为被动。一般情况下,更新博客后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朋友是否会查看,同时,朋友写的博客内容也未必是你喜欢的。SNS网站也类似,不过SNS网站还具备“朋友私聊”的功能。

  微博可以是一点对多点,也可以是点对点。你可以将新信息发给你的“粉丝”,即喜欢阅读发布的消息的人,亦能看到你“关注”的人(你对他发布的消息感兴趣的人)发布的最新消息。这样就显示,信息的“主动”接收和“主动”推送。同时,你添加“关注者”并不需要获得该网友的通过,并能随时取消“关注”。再者,微博用户亦能和朋友之间进行“私密通讯”。 (文静)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