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反应冷淡 3G手机的“春天”在哪里?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国内市场反应冷淡 3G手机的“春天”在哪里?
2009年11月18日 16:0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自国内3G面市以来,终端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价格高、外观土、功能弱等成为广大消费者对3G手机兴趣缺乏的理由。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3G终端市场上新品的速度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由于各大国际手机品牌的积极响应,市场上3G手机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不少,但市场反应依旧冷淡,是什么原因让国内3G手机市场的春天迟迟不来呢?

  iPhone、OPhone比着玩高价?

  随着上个月底联通版iPhone的发布,总算是让国内的3G终端市场有点撩动消费者购买欲的“姿色”了,但不菲的价格还是令联通版iPhone只能成为“小众消费品”,更让国内广大的水货iPhone经销商重新看到了水货市场的“潜力”。

  据中国联通公布的数据,iPhone正式发售五天里卖出了5000部,对这个业绩联通还比较满意。但是,在2007年苹果iPhone年首次发布的时候,其美国的独家运营商AT&T在两天的时间里总共激活了14.6万部iPhone。而2008年3G

  iPhone发布时,正式销售的一周之内就在全球卖出了100万部。由此来看,iPhone的市场潜力并不只五天5000部这个水平。归根结底,这与联通版iPhone的售价有着直接的联系。

  同样的现象也可能在移动定制的OPhone手机上重演。近日,LG电子表示其首款OPhone手机GW880将于本月底上市,而GW8800的价格大约为5200元左右,这明显是一款高端手机。而从目前各品牌已经发布的OPhone手机产品价格来看,这种功能强大的3G手机还是无法摆脱高价格的“阴影”。

  当然,也有人寄希望于正与中国电信谈判的黑莓手机,就算黑莓手机的售价可能会低于“两Phone”的水平,但与其配套的服务价格又会令不少消费者“三思而后行”。

  千元3G手机太不时尚?

  假如把国内3G手机不得人心的责任全部推给“高价”这一因素上,也是不公平。其实,市面上也有着为数不多的千元3G手机存在。但为什么这些和2G手机差不多价格,甚至还要便宜的3G手机也卖不动呢?

  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不时尚”。外形不时尚,功能也不时尚。

  记者在市面上看到的千元3G手机大多数看起来都比较“厚重”,与时下正流行的轻薄、小巧的手机时尚“背道而驰”。另外,千元3G手机的机身质感和做工也都略显粗糙,这也是令许多消费者难以接受的地方。

  功能上的“不时尚”也是千元3G手机的一大弱点。与同价位的2G手机相比,千元3G手机的娱乐功能明显处于弱势,唯一可以拿出来说道的就是“3G功能”。而事实上,目前3G手机能与2G手机拉开差距的3G功能就是视频通话以及高速无线上网,这两项功能也都受制于运营商的3G网络水平,因此,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3G资费吸引力不大

  与不断下调的各项2G服务资费相比,国内3G的资费对消费者吸引力确实不大。

  从目前国内运营商提供的3G服务来看,3G应用中最受“追捧”的就是高速无线上网,几乎每家运营商都大肆针对无线上网大做文章。但在使用高速无线上网时,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数据传输,比如上网看电影、电视等,这流量费算下来不会是个小数目。

  本来,今年年初,中国电信一反其它运营商手机上网按流量收费的常规,首次推出按时长计费,这被认为是国内最“透明”的3G资费,受到业内一致推崇。然而,时隔半年多,中国电信却退回按流量计费的老路上,这不仅意味着使用无线上网时有可能人付出更多的费用,也意味着无线上网会是一笔糊涂账。例如,用手机上网看一部1个半小时的电影,如果按时间计费,很容易算得出要付的费用,但按流量算,便不那么容易说得清楚了。显然,从消费者的角度出来,使用视频多媒体等高带宽的业务时,时长计费模式最为容易接受。

  事实上,含糊不清的流量计费阻碍了不少消费者对手机上网的热情,也让手机电视、手机音乐等3G多媒体业务乏人问津。调查表明,“上网资费太贵”和“不清楚上网费用”依然是制约人们敞开使用3G的主要原因,这也是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3G手机的接受度。毕竟没有多少人会买一部3G手机却仍然只继续用它来使用2G的应用。怎么看都是不太现实的行为。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