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遭数字出版冲击 纸质图书打响生存保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纸媒遭数字出版冲击 纸质图书打响生存保卫
2010年04月26日 09:17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相信纸质出版会被数字出版所取代,而且我已经大致可以推算出来纸质图书灭亡的时间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子舟如是说,“2010年,中国已经步入了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阶段”。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一场关于未来阅读习惯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的辩论在北京出版集团如火如荼地展开。

  期刊

  恐将成为最早消失的纸媒介

  “20年内,纸质阅读将被边缘化,报纸、期刊将会成为第一批消失的纸媒介,随后是休闲读物,最后则是学术类纸质图书。”王子舟说,“纸质出版最终将会被数字出版所取代”。此前,虽有纸质读物被取代的预言,但对于纸质图书消亡的言论,甚至像王子舟这样推算出纸质图书消亡时间表,在国内还属鲜有。

  据记者了解,“纸质图书灭亡”是伴随着纸质报纸、期刊灭亡论而发展起来的新观点。上世纪,一批学者曾预言过报纸的灭亡,最为著名的要数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提出的报纸消亡时间,“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进入21世纪以后,不少报纸的经营越来越惨淡,在美国,如《西雅图邮讯报》(147年历史)、《Ann Arbor新闻报》(175年历史)、《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2年历史)等一批百年报纸停止发行印刷版,报纸产业发展的乏力,已经让人相信不久的将来,多数纸质报纸将渐渐消亡。而在最近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做的2009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民众报纸阅读率为58.3%,期刊阅读率为45.6%,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5.6%和4.5%。

  纸质报纸、期刊尴尬的生存境地,某种程度上间接印证了纸质报纸逐渐消失的预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一些人对纸质图书的探讨,由此纸质图书消亡论应运而生。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预言到2050年纸质图书将可能消亡。不久前,德国某出版业杂志刚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50%以上的人认为2018年数字化出版将超越传统的图书。

  纸质载体

  盈利模式亟须重构

  在纸质图书即将消亡的预测声中,总被指责图书阅读率低的中国,却出现了“反常”情况。2009年,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指通过各种媒介形式接收信息)达到了72%,比2008年甚至增长了2.3%,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0.1%,比2008年增长了0.8%,这组数据在纸质报纸、期刊方面分别比2008年下降5.6%和4.5%的背景下,显得十分特别。“图书或许能成为抵御纸质媒体消亡的最后阵地。”一位出版从业者说。

  但事实上,在这些简单的数据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行业现状。“数字化时代阅读正在发生一场变革,在未来的5到10年内,数字出版将会有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出版研究所理论出版研究室主任徐升国表示,“从国内纸媒的盈利模式来看,一般主要是靠广告盈利加上少量的发行收入构成。这部分少量的发行收入,并不足以对冲相应的内容生产及供应的成本。所以,我们可以大致认为,国内的纸媒并不是直接靠对内容收费实现盈利的。而当阅读纸质载体的读者日渐稀少后,这种原有的盈利模式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所以,纸媒的盈利模式重构,就成为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紧迫性话题”。

  徐升国提到了未来图书阅读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人类对阅读的理解开始变得宽泛,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快消时代。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看完电子书后不会购买纸介质图书的人占到了91%。“届时,纸质图书在网络发达的数字时代,将面对难以承受的挑战。”徐升国说。

  按需印刷

  成纸质图书最后堡垒

  “人类将进入个人出版时代,未来出版社将会越来越少,大型的图书零售商,如新华书店将在市场消失。”方正副总裁方中华的观点更为极端。

  “对于纸质图书产业而言,按需印刷是纸质图书出版的最后一道堡垒。”方中华说,“据我预测,未来一定会出现家庭使用的按需印刷机,这些迷你喷墨打印机在普通人家庭,轻而易举地印制好一本书。届时,大型图书印刷厂将会消失,人类将会进入按需印刷的时代。未来除了专业化出版社能生存外,许多出版社也将消失”。

  方中华说,试想在信息获取极为快速的数字信息时代,多数内容资源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并且在家就可以实现图书,甚至是报纸、杂志的印制,这些举措将彻底摧毁现在的出版流程。加之电子阅读器的出现,更是为这场数字出版颠覆纸质出版之战注入了催化剂,随着亚马逊Kindle、索尼Reader、汉王电纸书、盛大、中国出版集团推出的电子书阅读器,无疑加速了纸质出版产业的消亡。

  方中华这种个人出版的观点与英国经济学家查尔斯·汉迪不谋而合。早在几年前的一本名为《大象与跳蚤》的书中,查尔斯·汉迪就已经预言了这一天的到来。

  “数字化的浪潮正在强烈地冲击着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堡垒。网络内容范围及传播速度的改变将颠覆现在的出版产业模式,带来信息行业的 ‘去物质化’和 ‘去中介化’。在未来的图书出版中,不再需要纸张实现数字化出版,作者将直接出版图书,不再需要出版社的中介作用。”

  可以想象,伴随着大部分纸质图书、报纸、杂志的消亡,牵连到的是已经运行近百年的传统出版产业流程,从编辑约稿、纸张购买、印厂印制、图书物流配送、终端销售等,多个行业将受到影响。

  “这就像当年电话的发明带动了接线员、电信业等一批新工作、新产业的发展,电脑的发明带动了软件、信息服务等一批产业的发展,今天的纸介质出版业也将经历这场变革,成功,则将带来一个新行业、新工作的诞生。”王子舟表示。

  “iPad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许多出版业都将希望寄托在iPad等电子阅读器上,从而带动出版产业的发展。2009年,尽管电子读物只占整个图书市场的3%到5%,但是它们却有177%的销售增长,并且预计将占整个图书销售的25%到50%。最新的统计表明,2009年,数字出版的产值已经和纸介质出版产值持平。随着电子阅读器的兴起,也带动了电子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软件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不久前盛大文学涉足电子阅读器领域,就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平台,完成作者创作、终端在线下载、获取点击、收取收益等新运作模式。”王子舟表示。

  出版商

  寻求纸质+数字阅读并存之道

  随着阅读习惯的改变,出版社已经开始尝试破解之法。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吴雨初比较谨慎。“在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对出版界走向的任何定论都是牵强的”,他说,“数字出版和纸质出版各有特长、互补替代,未来的阅读市场恐将是二者共存”。

  吴雨初认为,未来将是数字出版与纸介质出版共存的时代。纸质相较于电子文本,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但同时,数字出版也具有强大的优势。对于出版社而言,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鼓励原创作品发展,完善版权体系,其中核心是掌握数字出版定价权。吴雨初透露,目前,北京出版集团已经开始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一定的工作,如和上海21世纪出版集团合作,北京出版集团自己的数字出版网也正在搭建之中。

  商报记者 徐楠 张晓东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