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空调价格到底上行还是下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今年空调价格到底上行还是下滑?
2010年03月05日 09:43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美发布空调市场消费趋势报告,称降价是必然,高能效空调普及,淡季销售不淡

  国美3月3日发布《2010年空调市场消费趋势报告》,称空调市场迎来更新换代销售高峰,今年空调普降10%,与此前苏宁预测的整机价预涨10%刚好相反。

  国美预计,2010年国美将销售空调180亿元,比2009年增65.5%。而高能效空调和变频空调将成为市场主流,进入普及时代,降幅更将达20%以上。

  空调预需求量3500万台

  1990-2004年是第一轮家电消费高峰期,而耐用家电产品有8-10年的使用年限。国美表示,新一轮家电的更新高峰已经到来,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购买家电的数量中,更新换代已经占到了近40%的比例。更新换代数量相当可观,市场空间巨大,国美预计2010年国内空调产品需求量接近3500万台。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回暖增长以及国家出台的“以旧换新”政策对2010年空调消费起到较大拉升作用。

  2009年,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1%。房地产新房装修在2010年将至少带来856万台空调需求。

  另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1月14日,9个“以旧换新”政策试点省市五大类新家电销售额达176.7亿元。据国美的报告显示,2009年空调以旧换新销售占空调总销售额的11.2%。随着政策的推广,2010年空调以旧换新销售将期待更大的增幅。

  高能效、变频空调降价两成

  2009年6月1日,国家启动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高能效节能空调消费进行补贴。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共推广一、二级高能效节能空调420万台,是2008年全年销售量的3倍,高能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从推广前的大约5%上升到50%以上。

  目前共有27家4290款产品入围第三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这意味着2010年一、二级高能效空调将大批量规模化生产,随之而来的必是生产成本的下降。

  国家以旧换新、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工程的推广,制造商规模化生产导致成本下降,再加上国美2010年与上游厂家供应链效率提升,国美预测2010年空调普降10%,销售空调180亿元,较2009年提升65.5%;而高效变频空调价格降幅将达到20%以上。

  今年或成变频空调普及元年

  “随着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变频空调正式进入平价时代,”国美集团副总裁李俊涛介绍,“2009年,国美系统变频空调占比由16.7%上升至29%,呈现高增长态势,如果说2009年是变频空调的过渡期,那么2010年将成为变频空调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元年。”

  城市家电更新换代高峰来临,与此同时迎来高能效、变频空调价格将普遍下降,加上节能环保意识加深,意味着将有更多消费者选择购买变频空调。

  高能效空调进驻日常生活,使空调不再光是“冷气机”作用。温度调节、洁净空气、湿度调节、静音运行、低碳节能等功能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3月已不是空调的销售淡季。国美指出,从2009年销售状况看,空调销售呈现淡季不淡的常态销售格局。

  109亿购高能效产品“参战”

  国美本周与众空调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包括海尔、美的、格力、大金、松下等空调巨头。采购协议数额高达109亿元。其中,海尔、美的、格力、伊莱克斯四个品牌的订单合计达55亿元,占总体采购金额的50%以上。

  “国美此次采购是根据市场消费导向,加大对高能效产品的采购和备货,以一级能效、无氟变频新品为主打经营商品,以满足市场的高需求。”国美集团副总裁李俊涛介绍道。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3月3日联合发布了新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这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6月起实施,明确将原2级能效提升为空调的新准入门槛。受新标准的影响,销售商之间的空调大战将转变往年力销低能耗、低价空调的局面,以2级以上能效空调为主阵地。

  继苏宁规模采购各大品牌空调800万台后,国美抛109亿力购高能效产品。3月刚到,市场上已经闻到空调之战的火药味了。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