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买平板电视 首问屏保期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市民买平板电视 首问屏保期限
2010年03月25日 10:49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部分外资品牌液晶屏幕保修期只有一到两年,屏幕维修费用相当于一部新电视……液晶屏幕保修期问题愈演愈烈。记者日前在顺德苏宁、国美等卖场了解到,目前sony、LG将保修期延至三年,三星部分型号延至三年,东芝、三洋、夏普等品牌尚无改变,国美、苏宁承诺所有品牌平板电视将免费延长至三年。

  引子

  屏幕维修=买新的

  龙江的杨先生在2006年买了一部某外资品牌的液晶电视,“37英寸,花了18000多元。”令杨先生气恼的是,这部电视离发票开票日期刚好一年20天,电视的屏幕就出现竖纹,后来连画面都没有了。维修人员送回厂家检修发现是屏幕问题,需支付12000多元换屏。杨先生这才发现,原来液晶屏幕这么贵,保修期又才一年。“很气愤,到消委会投诉,找厂家、找卖场。经销商愿意打折维修,但也要10000元。”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顺德目前因为液晶屏幕有问题而需要维修的案例并不多,消委会某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近两年来的有关投诉,关于液晶屏保问题寥寥无几。

  调查

  市民购买时已关注屏保期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以前大部分市民并不会关注合资品牌的液晶屏保修期是一年两年还是三年,更关注的是屏幕的清晰度、颜色是否鲜艳和品牌,受访市民罗先生说:“一般觉得合资品牌的质量有保证,我买电视就是在几个合资品牌里选,根本没问过保修期的问题。”

  但受访者们均对液晶屏维修价格高表示不可理解,“电视才18000元,换屏要12000?还不算主要部件?”这表明液晶电视成本中七八成是液晶屏幕。某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屏幕坏了是没得修的,基本都是换屏了。但高频头、IC集成电路三年保修,屏幕只有一年,有点不可思议。”

  但此次3.15晚会对外资品牌的液晶屏保问题曝光后,消费者都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有很大提高。记者向销售人员咨询保修期情况时,不少销售人员很快准确告知,液晶屏的保修期、该店的保修措施并拿出该品牌的保修说明来给记者看,同时他告诉记者,近来消费者在购买电视的时候,首先关注保修期,对这方面问题的询问非常详细。有不少市民会根据液晶屏保时间的长短来选择所要购买的品牌。

  苏宁、国美承诺“屏”保延至3年

  记者在苏宁电器环市路店、国美电器玫瑰苑店走访时了解到,从3月19日购买的索尼电视可获得液晶屏保修三年,LG 3月18日,将平板电视屏幕的保修期延长至三年,三星今年中标家电下乡的液晶电视屏幕保修期延长至三年,其他型号则仍在商讨中。截止到发稿时,东芝、夏普、三洋、飞利浦等外资品牌没有改变液晶屏保修期的消息。

  苏宁电器环市路店店长龚先生介绍,目前我国彩电售后服务“三包”政策依据的是1995年由国务院颁布的针对显像管电视(CRT)出台的国家标准,标准规定“整机保修一年,主要部件保修三年”。而等离子、液晶等平板电视并未明确包含在《三包规定》中,因此其保修期一般由厂家自己决定,“国产品牌基本都沿用了三包规定,液晶屏有三年的保修期,而外资、合资品牌则不一定,有的是两年,有的是一年。”虽然大部分的外资、合资品牌还没有将液晶屏保修期延长到三年,一些电器卖场已经先行开始了行动。苏宁、国美均承诺凡旗下门店的所有品牌的平板电视,主要部件包括显示屏,保修期均延长至三年。

  外资液晶电视销量、价格未受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资品牌液晶电视的销量在顺德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响。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的有关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外资品牌液晶电视的销量同比变化不大。记者在几个电器卖场调查的时候留意到,大部分的消费者还是较愿意到外资品牌的专卖区选购。该店店长龚先生告诉记者,从该店开业到目前为止,基本没有出现过退换货的现象。

  在价格方面,索尼、LG等品牌的液晶电视价格并没有因为保修期事件或者延长了保修期而出现波动。而苏宁、国美推出的三年保修也是完全免费的,和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阳光服务包”不一样,后者是在消费者希望在质保期后再延续保修期而做出的服务产品。

  国家标准6月或将出台

  记者了解到,平板电视售后服务的“行业标准”《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实施规范》日前正式出台,液晶电视显示屏等主要部件的质保期将延至3年。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正推动这一行业标准上升为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标准。有分析称,这将对目前在市场上进行“缩水服务”的外资彩电企业产生直接冲击。另据消息称,工信部最早将于今年6月份,推动《规范》成为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届时在售后服务方面落后的外资彩电企业,将无法再以“国际惯例”为托辞拒绝执行“核心部件三年质保”的新标准。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