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组织在长虹召开第29次大会 宣布进军互联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AVS组织在长虹召开第29次大会 宣布进军互联网
2009年07月02日 16: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日电 日前,中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工作组第29次大会在长虹成功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面向互联网应用的AVS编转码软件优化小组,以开放源代码的方式开展工作,长虹担任联合组长。

    据悉,按照惯例,AVS组织每年召开4次会议,会议往往选择在对标准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事业单位所在地举行。

    在谈到如何构建AVS标准的持续竞争力时,北京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AVS工作组组长高文教授指出,一定要充分参与国际竞争,扩大AVS的产业应用范围,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电视领域的AVS排头兵

  据悉,长虹是AVS组织的核心会员单位之一,近些年在标准研发、产业推广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尤其在AVS编解码器软件开发、数字版权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音视频解码技术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AVS标准工作组内部,长虹专注于标准研究和标准制定,而从企业商业组织本身来讲则专注于做基于AVS应用的产品,如IPTV、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一体机等。

  据了解,长虹将依托中国“地面双国标”市场机遇,大力推动双国标电视一体机、机顶盒和移动终端等产品的研发,积极参与AVS应用工程,推动地面数字电视领域AVS产业化。2007年10月,长虹与四川广电合资成立“星空长虹”,经营数字电视新媒体与新业务。

  针对互联网视频存储的特点,长虹对AVS编码器进行结构优化,使其可以在较低码率下输出平稳的高质量视频图像,为AVS在互联网平台的商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下一步将应用到互联网领域,前期主要是跟互联网有关联的终端设备,如互联网电视。”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有关人士表示。

  数字版权管理是长虹贡献AVS标准的另一大领域。2006年,长虹加入AVS DRM组,开始参与DRM的提案与标准制定工作。由于长虹在内容保护系统开发、内容保护标准方面研究的影响,2007年长虹成为AVS DRM小组联合组长单位,主持AVS DRM标准的制定及产业化。

  AVS的互联网新生意

  如何让AVS迅速做大,是很多致力于AVS标准建设的人的理想。让AVS触网也许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在本次AVS大会上,长虹联合北京大学提出了“基于互联网存储的AVS编转码器需求”的提案,通过对AVS标准和框架的优化,大幅提高AVS编码的主观质量,从而大规模应用于互联网电视产业。该提案的终端产品应用首先锁定在可以上网的电视机上,通过AVS编码器,实现互联网内容在电视终端的显示。

  3C融合是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众多新兴产品,如互联网电视、WIFI手机等,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都将互联网作为基础服务平台,“产品触网”为拓展增值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长虹在业内率先提出TV2.0的概念,倡导电视的互联网应用。

  黄铁军博士认为,电视机上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电视机跟网络视频内容互动。网络上的各种格式,电视机必须支持;反过来,网络内容也必须考虑被电视机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用户数量最大。而且,每年通过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内容非常有限,更多的视频节目内容通过互联网等通道实现,一旦这些内容通过互联网搬到电视上,用户需求前景非常可观。AVS的互联网应用,是很有前途的。

  关于外界普遍关心的AVS片源问题,“已经有一些专门的AVS片源网站提供下载。”黄铁军博士表示,“在片源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探索。”

  在谈到如何引导和支持参与标准建设的企业时,高文教授表示,长虹在AVS标准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很大贡献,AVS工作组将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对做出贡献的厂商给予支持。

  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09年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在数字电视专用集成电路方面,重点包括性能优化、低成本、低功耗的地面数字电视信道编解码芯片,支持AVS、DRA的高清信源编解码芯片,信源信道一体编解码芯片等;在测试仪器仪表方面,重点包括支持AVS、DRA的数字电视高清编码器、数字电视转码器、测试发射机、地面数字电视测量系统和生产线测试系统等。

  “这意味着地面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将支持AVS编解码,终端的应用一定会反过来推动上游AVS格式内容的发展。这是一种从下(终端)往上(内容)推动产业应用的模式。”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编辑:段红彪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