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Facebook用什么挑战谷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评论:Facebook用什么挑战谷歌
2010年03月02日 09:01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美国的新媒体之战再现精彩一幕。上周末,Google在一则twitter消息上宣布,该公司已在实时搜索服务中整合来自美国SNS(社交网络)网站 Facebook的部分状态更新信息。在此之前,Facebook的信息一直不向Google开放,两亿用户在其上的交流、分享与创作信息,Google 均无法索引、搜索。

  2月22日,Google推出了新服务Buzz,可以基于Gmail庞大的用户群进行在线分享、交流,被一些媒体称为 “Facebook和twitter杀手”;此前四天,Facebook的月流量刚刚超过雅虎,成为美国第二大网站,仅次于排名第一的Google。 1998年创办的Google超过雅虎时十岁,2004年创办的Facebook达到这目标时,刚刚过完六岁生日。

  很多投行和媒体在谈到“谁可能像Google威胁微软一样,威胁到Google”这个问题时,答案都惊人的一致:Facebook。

  尽管Facebook的年营收不过才突破10亿美元,与Google的200亿美元相差巨大,但两者在用户规模和访问流量上的差距的确在渐渐缩小。互联网企业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没有谁能确切地预测盈利模式,但只要拥有巨大的用户数量和关注度,变现后的能力就将十分惊人。1998年Google还没有成立时,两位创始人要将核心技术以100万美元卖出,都找不到下家;但当他们索引数十亿页面之后,尽管利润仍然微乎其微,却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大肆追捧。

  Facebook也是这样。尽管它现在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广告,等于复制了Google的盈利模式;但由于在用户数、技术深度上都拥有巨大优势,潜在投资者对其十分看好。在商业模式上,Google代表的仍然是web1.0时代的特色,即对现有内容进行单向整理和向下发布;Facebook却是完整的2.0 框架,用户自行筛选、发布内容。基于机器的搜索算法高超精密,但在很多时候,口口相传的信息却会引起更多关注。

  Google自己的一个实例恰恰证明了“社交”的潜力。1999年,Google创始人做出了匪夷所思的决定:同时向两家最大的风头公司KPCB和红杉资本申请风险投资,并试图让他们互相制衡,以保证两位创始人仍然对公司控股。这违背了风投的诸多惯例(投入即控股、KPCB从来不跟红杉投同一家公司);以传统的线性商业模式来衡量,Google此举注定失败。但是,人脉发生了作用。Google的一位早期投资人跟红杉的头头很熟,两位创始人在斯坦福的一个老师跟KPCB、红杉都很熟;红杉投了雅虎,而雅虎又用了Google的服务,也帮着说好话;最后,亚马逊网站的贝索斯是Google的早期投资人,又接受过KPCB的投资。 “多重关系网影响了本来线性的商业决策”,两家老死不相往来的竞争对手同时投资了Google,还让后者的创始人保留了控股权。互联网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由此诞生。

  Google自身的融资过程说明了“关系”变现的巨大潜力。这一模式之所以没有流行开,是因为没有量化因素可以衡量关系变现后的价值。在这一切没有明确之前,社会化网络的商业价值只停留在潜力阶段,拥有最大潜力的,无疑就是Facebook。

  尽管中国在社交网络方面的发达程度不逊于任何国家(英语中甚至有专门的“guanxi”单词),但在SNS发展方面无疑未起步已落后。因为2.0网站最重要的因素是用户自由创造内容,中国本土的SNS网站并不拥有这一条件。因此,在国外大行其道的社交网络,在国内仍然只能停留在“交友网站”阶段。

  □余国友(安徽 职员)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