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欲借山寨化走出泥淖 悄然接洽联发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摩托罗拉欲借山寨化走出泥淖 悄然接洽联发科
2009年10月28日 09: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9月下旬上演的《建国大业》电影让所有迪信通高管都莫名地兴奋了一把。因为,摩托罗拉的新机E11的广告正式亮相《建国大业》电影片头广告。而这个广告是由迪信通负责投放的。

  “迪信通将首销E11。”迪信通副总裁金鑫昨日对CBN记者兴奋地说,但他也刻意回避了迪信通将包销摩托罗拉E11的话题。CBN记者从迪信迪内地公司高层获悉,摩托罗拉E11是一款双卡双待中高端机型,将在11月中旬正式铺货,由迪信通包销。

  “其实摩托罗拉与迪信通的合作模式代表摩托罗拉市场策略的改变。”一位国产手机高层对CBN记者指出,摩托罗拉为重振手机业务,提高手机销量,已经逐步放弃所有手机都由自己从头到尾研发设计的封闭模式,并开始尝试灵活多样的销售模式。

  该高层透露,E11手机就首度采用展讯6600系列GSM/GPRS平台,而原TCL通讯CEO刘飞在8月底闪电加盟摩托罗拉,出任摩托罗拉全球副总裁,负责摩托罗拉非智能手机产品,就是为了激活摩托罗拉中低端手机业务。

  最近,业界疯传在刘飞加盟摩托罗拉后,开始通过大陆厂家与联发科(MTK)合作,全面外包150美元以下的机型,合作模式已经靠拢山寨化。

  “与联发科的合作,目前还没有最后决定。”昨日,刘飞昨日对CBN记者表示,如果一切谈妥,自然会对外界宣布。

  销量至上

  事实上,对于摩托罗拉手机业务来说,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遏止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Gartner的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摩托罗拉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下滑到7.5%,全球排名第五,已经被索尼爱立信和LG超越。

  7月30日摩托罗拉公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7月4日的第二财季,摩托罗拉销售收入55亿美元,实现净利润2600万美元。其中移动设备业务收入18亿美元,同比下降45%,按国际公认会计准则计算,营运亏损2.53亿美元。手机销量达到1480万部,估计占全球手机市场份额5.5%。

  或许正是基于此,在9月中旬举办的摩托罗拉ODM合作伙伴大会上,刘飞不仅力邀两岸ODM厂家及手机设计公司高层参会,还透露出希望将摩托罗拉市场占有率拉升到10%的目标。对此,刘飞表示:“过来总要做点事情。”

  摩托罗拉一位合作伙伴透露,去年摩托罗拉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只有700万部左右,今年的目标是800万部。而如果按照摩托罗拉过往的做法,肯定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摩托罗拉希望依靠迪信通和天音这样既有零售终端,又有分销能力的合作伙伴来提升中国销量。正是基于此,迪信通获得了摩托罗拉E11包销权。

  拥有1200多家手机连锁店的迪信通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手机连锁卖场,也是摩托罗拉中国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每年的手机销量超过500万部。其中,摩托罗拉手机销量占迪信通手机总销量的比重在15%左右。

  接洽联发科

  虽然刘飞在TCL通讯4多年时间里,没有成功实现在中国市场重振TCL手机,但凭借低价的阿尔卡特手机,成功突破海外运营商市场,横扫欧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市场份额节节攀升,逼近全球前五强。2007年TCL通讯海外手机销量达到1030万部,2008年海外的手机销量达到1200万部。

  而这一点应该是摩托罗拉CEO桑杰·贾最看重的,也是摩托罗拉手机业务所缺乏的。因为摩托罗拉的低端手机是亏钱的,而刘飞却能将之变为利润源泉。目前摩托罗拉已经将高端手机研发专注于谷歌的Android平台,唯一缺乏的就是中低端产品的市场拉动力。

  一位国产手机高层指出,近期摩托罗拉重整手机事业有两大方向,首先是中、高级智能手机主打谷歌Android平台,并广泛与美国四大电信营运商合作,其二就是中、低端功能手机通过刘飞过去在大陆手机行业的良好关系,在大陆寻找最低成本的现成手机,扩充新兴市场及提升市场占有率,“这一模式基本是靠拢山寨机。”

  联发科一位内部人士也表示,目前摩托罗拉并没有直接与公司展开合作,但通过联发科客户的合作已经展开。

  对此,联发科官方则表示,公司不会对单一客户做评论。

  其实,国产手机占有率高达90%的联发科在最近两年一直将目光锁定在全球手机前五强身上,在拿下三星和LG等手机巨头后,联发科希望借助某一手机巨头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改变“山寨机之父”的形象。目前来看,陷于困境的摩托罗拉无疑是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